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7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过……这天大的喜事,却只能旁观。”

    说话间桥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有文人士子酒后吟诗,他们抓着这段短短的时间疯着、乐着,有一头戴方巾的年轻人大喊:“马映汉阳雪,旗包陇右风。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好!”

    之后有人重复高唱: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店小二挠了挠头,“老爷,他们说的是啥意思?”

    夏言解释道:“他们是说,皇上关心边疆形势,决心平定边疆乱事,所以有了今朝这样的大胜。”

    “喔~说的好说的好,小的也是这样认为的!”

    夏言噗嗤一笑,“你也这样认为,你怎么不说?”

    “嘿嘿,没读过书嘛。但我知道老爷一定会说。”

    夏言都不知道他与这个小厮在这里废什么话,不多久,桥上的人又下来,其中一人对着他大喊,“公谨!公谨!如此盛景,需你赋诗一首啊!可不要以为躲在那里,我们就会饶过你!”

    于是乎一帮人又下来,撺掇着要夏言作诗。

    既然拗不过,那就应了。

    夏言略作思索之后开口,“入幕推英选,论兵迈古风。卷旗收败马,锵佩揖群公。紫塞金河里,天山弱水东。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

    他这四句说的是整个过程,第一句推选将领、论兵法战略,第二句是战场获胜,所以‘收败马’,敌人的败马,第三、四局是胜利之后感叹边塞的壮丽景色。

    尤其那句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颇为有感觉。

    原本到这里众人都以为结束了,因为完整的逻辑已经出来了,正要叫好之际,夏言望着灯火辉煌的京师又吐出两句:庙略占黄气,精神贯白虹。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

    最后一句最为震撼人心。

    与他一同欢庆的这些人都是科举不中的举人,人人心中都压抑着同样一个念头。

    “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公谨好诗!!”

    ……

    如果说这些人是旁观者。

    那么周尚文的家人大概真是要泡在喜悦之中了。

    周老太太把佛珠都要捻秃噜皮终于求来了这个福报,他把三个孙子都叫过来,全部提溜到祖宗灵牌之前磕头。

    周老太太说:“你们要记着今日,并在祖宗的灵前起誓,从今往后要效仿你们的父亲,学得本领,忠心报国!还有,这几日不要到外面去吸人眼球,彦章在为国争光,你们三个不能为周氏丢人!”

    “是,孙儿们记住了。”

    此战之后,周氏在正德一朝必定举足轻重,不知道会不会封国公,但是由伯进侯是铁定的了。

    然而在弘治年间,他们全家还窝在西安无人问津呢。

    这当中当然有周尚文的个人奋斗,不过周氏受恩之中也被人瞧在眼中。

    越是如此,周老太太这种历尽沧桑的人就越是冷静。

    ……

    ……

    朱厚照也确实在和内阁四人论及封赏之事。

    王炳就觉得要么干脆就让周尚文担任新疆总督,“勋贵之家戍守边疆,这本就是寻常之举,且周尚文治兵、作战都可为一时之选,必定可以胜任。”

    朱厚照也在考虑,“王炳这话也不是没道理。那边多少还是会有些战事的。土鲁番汗国之西,不是还有个叶尔羌汗国吗?”

    杨廷和心惊,“皇上,连番作战,官军必疲啊。”

    “朕知道,朕不是让他立马再战。”

    杨一清补充,“皇上的意思是要靖虏伯镇于新疆,只要时机合适,便可再立新功。至于时间,三年、五年皆可。”

    “微臣也觉得,新归疆土当此之时应用武将而非文臣。”

    说这话的是王鏊,朱厚照听后心中宽慰。

    “……不过武将之选,是否以靖虏伯为总督,则可另议。”

    “近几年还是要他。”这个朱厚照不会多事,人家打下来的,让其他人享受胜利,他不允许,这是心里的想法,嘴上还是说:“既然他能打胜仗,咱们君臣就不要多事,临阵换帅万一换了个不争气的,朕不气死,靖虏伯坐在家中也要气死了。”

    这话说的有些滑稽,几个老臣都有些没忍住。

    “……还有,靖虏伯这称谓得改改了。”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大胜之后的封赏这是应有之义。其中头功,自然非周尚文莫属,问题在于封到什么程度。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