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7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甚!欺人太甚!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忠臣?!哪有这样的朝廷?!天子不能任其心意做自己的事,不答应便要被说有伤圣德,便是刻薄寡恩,这些人眼中还有君臣之别吗?!必须找人参他们一本!杨一清、毛纪之流和当年的霸臣刘大夏有什么不同?!说到底就是逼迫皇上都得听他们的!”

    张骢春风得意起来,他立马开始联系那些愿意依附他的,不入人眼的一些小官。小官归小官,只要有上奏疏的权力,那就是一份力量。

    这些人看准张骢在此时撞了大运,于是在他将起未起之时迅速抱上大腿。

    此外,还不仅仅是霸臣的问题。

    还有官官相护。

    这也很恶劣。

    宫里特意有人主动跑出来告诉他这一点,张骢一下子就明白了,哪怕当时没有发作,但任何一个天子对于官官相护都是极为痛恶的。

    臣子联合起来了,哪个君王忍得了?

    杨一清和毛纪都已经在君前奏对了,结果言语之间相互打配合,那不再君主面前的时候又该是什么模样?

    这个,是很严重的。严重到朱厚照会真正的翻脸。帝王也没什么旧情不旧情,唐太宗最后对魏征多恨?万历最后对张居正又多恨?功劳再大,你真的触动逆鳞,管你什么功劳。

    张骢则笑了,此番他虽没有成功入阁,但是杨一清被逼迫到这样的窘境,落下个这样的结局,他的未来已不成问题。

    倒是现在这个内阁首揆和工部尚书,虽然坐在自己的官位上,实际上屁股之下已经是熊熊烈火。

    事情已经这样,再想其他也无意,张骢亲自交代给几个‘自己人’,授意他们弹劾奏章要具体如何来写。

    他以为要从三点来论述。

    第一,是礼字。所谓礼,还是君臣之礼那一套,谁是天子?谁是大臣?天子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意命令臣下?别的都不提,旁人难道有理由对于皇帝授意张骢之职而生气?并因此而辞职?

    礼是根本,第二点,则是参奏他们‘霸臣’的一套做法,这也简单,把以前的事拿来类比,一下子就显现出来。最后则是回到官官相护这一点上。

    因为他们是霸臣、因为霸臣之间官官相护,最后竟逼迫的天子没有办法,深藏于宫。

    ……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乱了套

    “陛下……难道真的不准备再见外朝的大臣了吗?”

    皇帝瘫在躺椅之上,身上盖着软绵绵的毛毯,双腿伸直,两个美人一下一下给他敲着。

    这日子要过的享受谁还不会啊?

    “前朝的事你们后宫莫问。”

    他的手摆了摆,于是一颗冬枣递到他的嘴边。

    蹦脆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的口感舒服的很。

    他现在这种极端的方式估计在外朝是吵翻了天了。

    莫要指望那些人有多少好话,或是真的理解皇帝的‘委屈’,大概率仍然是责怪他任性而行,不顾社稷百姓。

    不过杨一清并非一手遮天,同样也会有人逮住他‘霸臣’这一点来不断弹劾。

    这就够了。

    对于天子来说,不怕大臣反对、欺骗,而最怕大臣粘合为一体。就像满朝只有东林之时,皇帝其实已经很难再做什么了。

    现在两方相斗,皇帝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杨一清看似仍为首揆,但根基已坏,尤其这个皇上以往是有圣贤之名的,在很多人心中多少有些地位。

    过上一夜,事情在京中传开。

    不少人最初极为震惊,朱厚照当初是叫这些人各自回衙办事,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心已经乱了。

    内阁、六部,大小官员说什么的都有。

    “……现在还是要想办法见到皇上。”内阁之中,杨一清和王鏊都不讲话,也就只能杨廷和开口了。

    他们把人挡在外面,但都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入宫面圣的条子当然都递了,但现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半分动静。”

    杨一清面容紧肃,像是在等着什么。

    不久,外面来了人,“阁老,宫里的消息,今早靳贵等三位侍从也被皇上撵了出来。”

    其实还有第四位,就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这些人在普通人眼里那是前途无量,又是什么文曲星转世啦这类说法,但在皇帝眼中那根本没什么特别,会读书的才子哪里还少了?

    “皇上……这是真的决定君臣相隔了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