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面还有外戚。皇后两个字,听着风光,若无实权,又算个什么东西。
她王朝云真正要做的,是太后。
只要她当上太后,就能控制天子,拉拢朝臣,培养自己的势力,抗衡母家,摆脱桎梏,甚至有朝一日垂帘听政,把持江山。
等到了那时候,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她的地位了,因为无人有胆量去质疑太后的出身,她大可将周氏扶持成名门贵族,那样她就是名正言顺的大家出身,王氏一族也不会因为一个勾栏出身的娼妇,而去放弃一个当上太后的女儿。
王朝云对着周氏,脑子里幻想着自己身穿凤帔受百官朝拜的样子,野心如火燃烧,眼中光芒灼灼。
什么竹篮打水,功败垂成。皇后之位,她志在必得。
*
“近来天寒地冻,嫂嫂一定要当心身子啊。”
清晨时分,谢姝又偷跑出来找贺兰香看话本子,围着炭盆边看边吃香甜的烤枣子,吐着核道,“眼见一场大雪便要来了,一日比一日冷,有不少人都感染了风寒,连郑氏都传出长女重病的消息,如今十日过去还没听说有所好转,我看郑袖今年是无缘选秀了。”
贺兰香卧在暖榻上,正在学刺绣,刺一下,手指上便多一个窟窿眼,疼得嘶嘶直吸凉气,内心知道郑袖应是趁年关府中繁忙出逃离开,所以郑氏对外声称重病,但她还是得装出副讶异样子,“竟有此事?那妹妹也要当心些,减少出门,在家过冬要紧。”
谢姝浑然不觉:“嫂嫂放心,我娘说我壮得跟小牛犊一样,风再大也吹不倒。”
说完便“阿嚏”一声。
细辛担心她染上风寒传给贺兰香,便安排小丫鬟去请大夫,又将谢姝哄到偏房暖和,将二人暂时隔开。
等细辛忙完一圈回来,贺兰香正在摔手里的绣品,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发誓再也不碰针线。可等抱怨完了,便又默默拾了起来,继续去绣。
细辛走过去道:“这些自有的是人去做,何必您亲自动手。”
贺兰香专心致志盯着绣样,道:“别人有的,我的孩子自然也要有,不然等长大了,小时候留下的肚兜都不是亲娘绣的,说出去多没面子。”
细辛哭笑不得,心道这世上恐怕没有哪个大人去炫耀小时候穿的肚兜,嘴上说:“那您歇歇眼睛,这都绣了一早上了,先喝口茶,等会儿再忙。”
贺兰香这才罢休,放下绣活舒展了个懒腰,伸手准备接过细辛递来的金丝菊花茶。
这时,丫鬟来报,说是提督府王夫人身边的抱琴嬷嬷求见。
贺兰香诧异道:“王夫人身边的嬷嬷?她来见我作甚?”
转念一想,觉得兴许是郑文君有要事与她说,否则轻易不会派人亲自登门,遂不敢耽误,当即吩咐:“快快将人请来。”
。
少顷, 抱琴嬷嬷被请到外间用茶,坐下与贺兰香问过好,便命小丫鬟将捧着的朱漆描金匣子打开, 从里面取出了件枣红色的洒金虎头肚兜,赠给了贺兰香。
“这是我们夫人特地为孩子做的, 非贵重之物,却是一番心意, 望请夫人收下。”
贺兰香又惊又喜,摸着肚兜细看, 只觉得针脚细密, 环环相扣犹如叠云, 堆积成华美的纹路, 勾出的虎头栩栩如生。
贺兰香道:“妾身孤陋寡闻,只识得苏绣蜀绣,从未见过这种针法, 敢问叫什么名字?”
嬷嬷笑道:“夫人切莫妄自菲薄,这叫环针绣,乃是我们夫人的家传针法, 出了荥阳, 除了她, 便再没有第二个人会了,没见过也是自然。”
“环针绣……”贺兰香喃喃念着, 指腹轻摸,发现这种针法绣出的图案不比苏绣轻薄,而是颇有厚度, 放在给孩子用的肚兜上,正好合适保暖, 定是落针前便专门想过的。她看着威严灵动的虎头,想象郑文君专心刺绣的样子,心头止不住发暖,眼眶甚至都渐有潮红。
又寒暄片刻,既将礼物送到,抱琴便要告退,贺兰香没留住人,便往对方手里塞了二十两银子,又给郑文君回了几件珍稀补品,送人出府,就此话别。
回到住处,贺兰香重新端详虎头肚兜,越看越是喜欢,待到傍晚谢姝回家,她就留意着后罩房的动静,一直到天黑,谢折回来,她带着东西便过去炫耀了。
许是谢折打过招呼,护卫没拦她,她径直走到门口,恰好听见崔懿的声音穿过门缝传出——“严崖的兵牌已经挂上,大郎年后远赴辽北,不妨将他带上。”
贺兰香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