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的兵刃武器。总的来说,就得肯花钱。
“想要缓解财政,增补税务,就得清理各地府县才行啊,以朝廷如今形势,恐力有不足。”
一旁的首辅瞿式耜又发声补充道
这就是难处所在了,要缓解财政就得收税,而收税就得依靠地方府县衙门,可自从朝廷南迁,南京沦陷、隆武殉难,各地衙门逃的逃、降的降、死的死。待肇庆小朝廷建立时,仅在两广地区,还能为明廷掌控的地区只有肇庆府、广州府、梧州府、桂林府等部分地区,算起来还不到一半。
而且这种控制也很薄弱,只能说地方官员还没跑而已,有些县已经只剩下两三个光杆司令了,想要他们能理事收税,那未免强人所难。
“陛下,此事关键在于人事短缺,朝廷可以先让各地府县推荐良才,再统一分派地方以作抚民治政之用。”
张同敞接着回答瞿式耜的问题
朱由榔也不无赞同道
“的确只有如此了,国朝沦丧,战事未平,此时若开科举取士恐不可行,只能先以地方推荐为主,把府县衙门的架子撑起来再说了。”
陈子壮倒是出言建议
“臣以为虽然让地方推荐取士,但毕竟是权宜之计,为保滥竽充数、任人唯亲之患,臣以为可派遣一位大臣督导此事,省度人才。”
这其实就类似于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了,通过委任一名“中正官”来考察荐举人才,说是考察,事实上就是按照门第高低,让世家大族“世代簪缨”而已。
不过好在这只是权宜之计,恐怕也只会弄这么一次,等局势稳定下来,到底还是要开科取士的。
想到这里,朱由榔对发言的陈子壮道
“陈卿士气骨鲠,为人刚正,此事不若就交给陈卿兼辖吧。”
“臣领旨”
陈子壮听朱由榔如此信任自己,自然是正颜接受
“远水难解近渴啊!”
朱由榔还是有所忧虑,就算一切进展顺利,等到各地府县具有行政税收能力,少说也得三个月,而清兵的威胁就在眼前,等那时候再招兵买马就晚了。
吕大器在一旁眯眼思忖了一会儿,突然对朱由榔道
“陛下,眼前朝廷倒是就有一个财源,而且近在咫尺。”
“吕卿的意思是……”
朱由榔很是好奇,近在咫尺?广东这大海边上还有啥可以捞钱的?等等,大海边上……
朱由榔忽然眼前一亮
吕大器见朱由榔似是明悟了,也不打什么哑谜了,接着说道
“正是广州府,自嘉靖以来,虽然朝廷屡有禁海,然士民私下海贸络绎不绝,广州番禺乃南海良港,每日海船来往数以千记,富商豪贾多如牛毛。”
“若朝廷能于广州开海,设立市舶司,征收市税,缴集捐赋,应能解眼下燃眉之急。”
是了,朱由榔居然忘了这茬,肇庆旁的广州港可是这时候整个东亚最繁荣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市场,靠着这座金山,他居然还担心没钱?
他虽然对此时的广州了解不多,但是后世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什么“广州十三行”富可敌国,即使只是清朝的事情,但现在其实也算是清初了,恐怕也已有雏形,保守估计,目前的广州湾,一年进出口贸易额怎么也得有千万两级别了。
这么多银子,随便漏一点出来,也够养几万大军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吕大器这一番言语一出,立刻就让朝堂沸腾起来,几个“清流”大臣马上出列,就是一番“祖宗之法不可变”、“不可与民争利”的大道理。
朱由榔听到这些脑袋立马大了起来,训了两句只能沉默不语,还是瞿式耜见状不对,马上出列训斥,并对吕大器表示支持。
说起来,也是因为朱由榔在潮惠大捷后权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大臣也不敢闹得太过分,而瞿式耜也算是识大体的,这才定下了基调。
朱由榔又思考一番后,听了瞿式耜的建议,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张同敞,改任其为户部左侍郎,兼理广州市舶司事务。
待财政问题落地后,大家又讨论了地方行政、军务的部分细节,相关大臣又是唇枪舌剑一阵,也一一确定下来。这时候,朝会也已然过了一个多时辰了。
其中,新任的中书舍人王夫之提议,再过几日就要正式进入光烈元年,也就标志着这个小朝廷正式可以被称呼为“光烈朝”,确立正统名分。
出于抵御、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