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权奸!

    瞿式耜等人也是心中苦涩,面对汹汹政潮,只得一边安抚,一边把朱由榔留下来的旨意取出。

    朱由榔走前也想到肇庆这边届时会发生些什么,于是留下一封圣旨,表示这是自己的意思,是自己不听阁臣建言,执意西巡的,在自己走后,朝政依旧由内阁监理。

    但朱由榔还是低估了大明朝的文臣和言官们

    圣旨?算个屁!搞得就像谁没抗过旨一样?

    要是皇帝放个屁朝臣们就屁颠屁颠的应承,那当年嘉靖朝“大礼议”至于让皇帝和文官们争上几十年?

    抗旨,尤其是这种“乱旨”那是大明朝文官的光荣!

    很显然,朝臣们的意见不仅没有被平息,反而更激烈了,虽然肇庆没有宫殿给他们“叩阙上书”,但依旧有一大帮子中低层官吏跑到内阁办公的小院前“请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在,三位阁臣虽然都反对朱由榔西巡,但既然木已成舟,那他们作为朱由榔留下的“托孤大臣”,就必须扞卫朱由榔的决定。

    是的,他们已经成为“托孤大臣”了,因为就在朱由榔出发的前两天,王皇后被太医检查出已经怀孕了。

    虽然还不知是男是女呢,且也就意味着这个危在旦夕的小朝廷即将拥有“国本”。

    事实上朱由榔还在只是王爷时,王皇后就已经有过生育,但奈何以这个年代幼儿惊人的夭折率,并没能养大。

    这回王皇后的怀孕,倒是让朱由榔颇为惊喜,他即将在这个世界有“根”了,成为父亲,也意味着责任,所以仅仅交代一二之后,朱由榔便依然反顾地踏上了西巡之路。

    -------------------------------------

    浔江北岸

    这里已经是广西地界,朱由榔没有带上什么仪仗队,但那面身份象征的龙纛却是一直吊在身后,数里外便能够一眼望到。

    “陛下,咱们前面还是行得慢一些吧”

    一旁驭马而行的李景兴拱手请示

    “怎么了?这里有什么不对吗?”

    “回陛下,这边乃是广西土司所辖地界,形势复杂,为防有突发不测之事,我们还是要小心些。”

    “哦?土司?”

    “正是,广西不同于广东,除桂北、桂东外,有土司卫所众多……”

    边说着,李景兴也把明朝的广西土司制度及现状、历史向朱由榔介绍了一二。

    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很难完全采取流官制度,所以唐朝时期在广西采取羁縻制度。当时唐王朝根据当时广西一带少数民族分布特点,设有羁縻州44个、羁縻县5个、羁縻峒11个。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宋、元、明、清几个王朝土官制度之开端。

    虽然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明朝是个注重往边疆地区移民的王朝,大量原来土官统治的羁縻地区变成了流官治理地区。但是明朝时广西依然有大量的土官,并且数量上更多。

    比如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广西布政司领长官司三,隶兵部武选司。土官一百九十七,其中知府四人,知州三十三人,同知一人,知县六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二人,巡检十三人,副巡检一百二人;嘉靖初年,设知州一人,吏目一人,巡检二十八人,改流知州二人,流知县二人,以上均隶吏部验封司。”

    由此可知,在明朝,广西土司的力量还是十分庞大的,并且这些土司如同那些个内附蒙古一样,往往是明朝四处征战的重要兵源,称为“狼兵”。

    第35章 堵胤锡

    听到李景兴所说狼兵一事,朱由榔心中却有些意动。

    从李景兴的叙述中朱由榔大体了解到,这支所谓少数民族的番兵,事实上就是一支雇佣军,明廷向他们征召后,这些土司的首领们就组织自己部落、山寨的青壮力量组成一支临时军队,前往前线。

    而朝廷也不需要给他们提供什么编制,只要解决粮草问题,然后就是按照各自斩首的计数,向这些部落、山寨首领拨付赏银即可。

    既然如此,现在光烈朝廷的财政也逐渐宽裕了,为何不能征召这些土司狼兵来补充军力呢?

    其实历史上,明朝对于应用、雇佣狼兵的现象很多,比如抗倭、镇压民军起义。

    明代皇室文献《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五”记载:“狼兵素勇,为贼所惮。”南明唐王政权中书舍人邝露的南方民族风物志《赤雅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