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务之外,这些部队更多地跟随在各王公大臣身边,也起到巡视保护的作用。从《满文老档》的记录来看,跟随在大汗,即努尔哈赤或皇太极身边的称为“白侍卫巴牙喇”,而跟随各旗旗主贝勒等贵族的则称为“白随侍巴牙喇”。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八旗鼎盛时期,真正的护军营全部人数从来都没有超过五千人(后来堕落后的八旗子弟不算),是八旗军中最为强悍的战力。

    而他们在战阵之时,除了护卫将领外,更多的作用是作为战役的总预备队,在战局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候,犹如一把尖刀,取得一鼓定音的效果。而作为满清镶红旗的主要指挥官,他手里也不过只有不足四百的护军营士卒,而其中白甲兵更是只有一百人。

    而在这些约三千骑兵之后,则是两千多同样重甲、强弓、战锤、圆盾、火铳武装起来的重步兵,作为扩大战果和最后清扫战场的力量,被称为步军营。

    在后面,就是一般的汉军绿营了

    尼堪一方面被多尔衮任命为督军,但其实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满清镶红旗的“固山额真”,所谓“固山额真”也被叫做小旗主,是八旗一旗当中除旗主外最高长官,而且由于八旗旗主基本都是满清的实权权贵(如正黄旗、镶黄旗旗主是多尔衮,正白旗旗主是多铎),很多时候不能亲自领军,所以许多时候行军打仗时,固山额真都是以部队最高长官存在的。

    比如此时尼堪手下统领的镶红旗大军,除了约有一千五百人留在北方作为戍卫部队,其余五千士卒均由尼堪统辖。

    尼堪眺望着远处建立在半山腰上的城寨,对身旁的传令护军稍稍示意,一番旗语和命令传达之下,数千绿营汉卒被八旗步军营满脸凶悍的驱逐之下,从后面驱赶到队伍前方,准备作为炮灰,先行攻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自南下入广西以来,第一个要征服的就是他现在脚下的平乐府,尼堪原本并没有把这个任务当回事,在他看来,最多七日之内,他便能踏平平乐府城,而后率军直扑肇庆,正如同当初在北方和江南所做的那样。

    可是现在他错了,在打下平乐府北面最后一个县城恭城后,他就发现了一个严酷的事实。

    这地方是真的难啃!

    并不是说驻守在这里的明军有多么厉害,而是说广西,尤其是平乐这种地方和中原、河北、江南那种只要打下县城、府城便能征服整个地区的情况完全不同。

    其他不说,光在平乐府城周围,至少就有不下**个较大的山寨、屯堡:团山堡、榕津寨、两峰寨、广运堡、白霞寨……

    这些地方夷汉杂居,民风彪悍,而且地势险要、穷山恶水,生活在这些地方的瑶族和汉族百姓对明军尚且颇为敌视,更别说打到哪里,烧杀抢掠到哪里的清军了。

    他们依仗地利,硬是把尼堪几千八旗精锐死死拖了半个多月。

    这些天,虽然尼堪也拿下了六座山寨屯堡,只要再拿下眼前的榕津寨和离平乐最近的团山堡,就能直接拿下平乐,可自己也付出了约两千人的伤亡,其中镶红旗士卒占了五分之一。

    到了后来,尼堪便也学聪明了,绝不让八旗军攻城,而只是一味的驱赶绿营乃至于逼迫俘虏的老百姓当炮灰。

    就在这种极度残酷的攻城战中,光眼前这个榕津寨,就让尼堪两万大军顿足三日。

    想到这里,尼堪实在是有些恼怒了

    “攻下此寨,金银妇女,本王一分不要!大家任取!但男丁,无论老少,一概不留!”

    随着一阵阵兽性嗜血的欢呼回荡在群山的上空,那一群群本来也同样是汉人的士卒,拿着并不精良甚至简陋的武器,如同蚂蚁一般向本事自己同胞的山寨涌去。

    三日鏖战,这座本就不大的城寨早已千疮百孔,尽管寨中军民前赴后继,誓死力战,但到底是螳臂挡车。

    不到一个时辰后,大军便冲进了摇摇欲坠的城寨,片刻之后,火光升腾,哀嚎连连……

    天空降下细雨,混杂着刺鼻的血污,慢慢钻进红色土地……

    第50章 天子亲临

    桂林府,千秋峡前

    这两日内,清军已经开始组织向千秋峡、百丈山发起进攻,虽然都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基本也探查出了明军的兵力分布和战斗力情况。

    “陛下,尼堪已然抵达平乐城下,开始围城了!”

    随着五百里加急的信息从数百里外的平乐府传来,朱由榔和各个将领都陷入了紧张的情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