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自己现在的困难,希望能够求得堵胤锡帮助。

    写完后让轻骑快马加鞭,送往贵州。

    而后大军即可开拔,直指长沙!

    此时驻守长沙的是满清续顺公沈志祥和八旗梅勒章京屯泰。。

    他们也已经知道了辰州失陷的消息,第一时间赶紧派人联系江西、河南清军支援湖广,毕竟此时湖广早已被孔有德等人抽调一空,作为梅勒章京的屯泰手下原本两千骑被尼堪抽调后只剩八百骑兵,而沈志祥手中也不过两万人左右,其中还分出了一万驻守衡州!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江西、河南兵马想要到,起码也得是二三十天后的事情,但现在明军的兵锋就要到眼前了!

    他们也不管不顾,派出士兵,强行征发长沙周围壮丁参与守城,同时派人通知还在南面前线的孔有德:湖广菊花已经被人捅啦!

    山雨欲来风满楼,围绕着整个湖广南部地区,又将是另一个风卷残云的战场。

    第61章 人海战术

    桂林城北门外的羊马墙阵地后,刚刚经历了一场旷久厮杀后,明军将士极为疲惫。

    上千民夫在士卒间穿梭来回,在周邦的组织下,民夫营将城内各家晾衣杆收集起来,绑上坚韧的布帛,作为担架运送伤员。

    朱由榔推行的烈酒消毒和白布包扎被广泛推行,一开始大家也将信将疑,但后来见到许多轻伤的士卒在这种方法处理后,没有像以前那样死于伤口发炎,而是逐渐回复痊愈。大家就开始主动的推广应用了起来。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创新和接受新事物的热情,只是缺乏引导而已。

    在多日的攻防战和伤员运送、照顾工作中,一名原来是城内草药店小工的民夫想到了一个新办法。他将可以止血的草药磨成粉,用油纸包好,装进两节竹筒内,药粉和一卷白布装进第一节 竹筒,第二节则灌有少量酒精,易于携带。

    于是在抢救伤员时,一名民夫可以随身携带两三个这样的竹筒,就地给伤员清洗包扎,不用再拖到后方进行,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增高了受伤士卒的存活率。

    一些受伤不重的士兵甚至能当场包扎好伤口后,又马上投入战斗。

    这事通过周邦传进朱由榔耳中后,皇帝陛下大为惊喜,这些明末的普通老百姓竟然在实践中自己琢磨出了简易的“战地医疗急救包”。当即下令赏了这名草药店的小工四百两银子,并且封为试百户衔,拨给他三百人专门负责制作这种“急救竹筒”。

    朱由榔还亲自给这玩意取名为急救筒,以后不仅抢救伤员时可以用,部队外出行军时也能随身携带,大大降低伤亡率。

    自从之前击退了清军四万人围攻后,明军便基本固定了“层层设防,阻敌墙前,火炮杀伤,反冲击溃。”的防御方针,屡试不爽。

    而后清军前后又强攻了五日,现在已经是围城第八天了,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一开始清军还能坚持两个时辰才被击溃,后来随着一次次失败,士气逐渐低迷,第三天时只能坚持一个半时辰,至于今天,连一个时辰都不到,便开始大规模溃退了。

    进攻产生的伤亡倒是越来越少,今日一天下来,仅伤亡了不到两千人。但孔有德知道,这可不是因为清军战斗力变强了,而是因为士气越来越差了,很多士卒才刚刚和明军接触便直接溃退,伤亡率当然低了……

    即使这样,多日残酷的攻城战下,清军已然伤亡近万,光直接阵亡的便已然超过了五千人,还有两千多死于伤势不治(其实根本就没有治)。

    那些在营地里悲惨的哀嚎声成为了所有士卒心中难以挥去的梦魇。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五日之内,必须要突破羊马墙!”

    孔有德肃穆着脸,眼中有许些血丝。

    “天下山水甲桂林”,桂林这鬼地方实在是太离谱了,右边是大河,左边有小河,北面四五座山,兵力实在难以展开,这几天清军都是四万、五万人的投入,还显得比较拥挤。

    可是面对明军步兵 工事 火炮的防御体系,尤其是那恶心至极的火炮,四万人根本不足以做出突破破性进展。

    《孙子兵法》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也就是说冷兵器时代,往往要有对方十倍以上的兵力,攻城才敢说十拿九稳,因为面对守城方已然准备好的坚固工事面前,没有大量优势兵力,就算你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也很难继续扩大战果,容易迅速被对方击退。

    “不行!四万不够,五万也不够!必须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