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付全款,但如果质量不达标,那商家不仅要退回定金,还要交付双倍赔偿,如果造成了恶劣影响,还得治罪。
当然,现在这个合同制度还太粗糙了些,比如官员如果利用这个检验的权利,向商家索贿甚至故意诬陷怎么办?商家和官员勾结,故意拿皮包公司申请订单,然后卷走订金跑路怎么办?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却困难的问题,但事情总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做了。
朱由榔只能尽量小心谨慎,将初步规模控制在小范围内,并且花大力气监视,以保证不出幺蛾子。
日后就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慢慢完善出一部真正的《合同法》,发展嘛,哪有不交学费的?哪怕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只要能控制在小范围内,慢慢的完善也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乎,第一批涉及棉被、衣物、鞋袜等等十多种军队所需日用品的项目在广州发布招标。
最后经过十余日的角逐,四十多张订单,总计约十五万两白银,这对于每年数百万两的军费而言只是个小数字,但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尝试。
所需产品中,以被服最多,于是珠江两岸,不少手工被服厂建立了起来,那些个商家们都不是蠢人,他们敏锐的商业目光很快就发现,隔壁工部厂子里那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效率比传统手工业高多了。这种“分工负责制”的流水线生产很快也被搬到了这些新建的被服工坊中。
虽然没有蒸汽机、没有纺纱机,但从那人声鼎沸的工坊中,大工业的气息已然开始流淌。
第36章 民变(上)
“各家各户注意了哈,每乡必须要出十五个丁壮,每户今季须出银五钱,月前必须缴纳啊!县里的老爷已经通知了,故意逃避兵役,拖延缴纳粮饷的,要治罪的啊!”
一名头戴红缨帽,留着丑陋小尾巴的中年衙役,打着铜锣,在乡里吆喝。
满清新一轮扩军计划出台后,老百姓身上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了,加饷四百万两,绝大部分都分摊到了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四省。
这年头吏治相当糟糕,尤其是对于这些愿意剃发易服投靠清廷的原明地方官吏而言,实在是称不上什么干净可言,上面让收一两,下面能只收二两就算老爷发善心了,三两四两也是常事。
反正对于满清而言,只要这些人能及时把银子一文不少的送上,至于到底怎么做,干他们屁事。
南直隶、浙江好歹是富裕地方,百姓负担即使重,起码也不至于遍地饿殍,但江西不同,尤其是赣南地区,多山多水,农业产出本来就不高,再加上如此沉重的税赋摊派,哪里还能承受?
这里是吉安府和赣州府的交界处,万安县,赣南地区在有明一朝,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所谓“ 质而少文。地偏俗朴,多出武夫劲卒。居民伉健,嗜勇好斗“,根据地方府志记载,赣南在明代发生过的大小动乱就有一百零二起, 可见当地民风如何,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明代还专门在江西巡抚之外设立了一个赣南巡抚。
“官爷,我们家是真的没东西了啊!”
一名长相朴实的民夫跪在差役面前,苦苦哀求,从那干瘦的身形便可以看出,他所言非虚。
身后,一名同样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儿女,胆怯的望着这边,那两孩子同样瘦得皮包骨,两眼无神,只是下意识的哇哇哭叫。
“少给爷说这些没用的!县里面老爷说了,无论如何,每家每户至少要出五钱银,没有,就用四十斤米抵!”
“老爷,我们家哪里有四十斤米啊!”
“有没有那也要爷们我搜过了才知道!来人啊!进去搜!”
两名拿着长棍的衙丁立马冲了进去,想要翻箱倒柜,本就松散的茅草屋簌簌发响。
“官爷,官爷!”
那衙役也不管男子苦苦哀求,最终从破烂的茅草床底搜出了几斤未脱壳的谷物,冷笑一声
“好啊,你还说你家没有存粮,这是什么?”
“官爷!那是我们家今年春耕要用的种粮,没了这,咱家今年就真的要饿死啦!孩子饿成这样了都不敢拿出来吃,求求官爷,放我们一马吧!”
“呸!少给爷来这套!带走,你们家还欠三十斤米粮,五日之内必须要结清,到时候爷还会上门!”
男子闻言更是涕泗横流,跪地磕头不止
“官爷,这就是咱家最后一点种粮了,哪里去找三十斤米啊!”
那衙役眼睛滴溜一转,看向后面抱着孩子胆怯的妇人还有两分姿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