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榔食髓知味,太tm管用了,派出小股精锐深入敌后,联合当地抗清势力,劫粮道、搞偷袭,决战的时候还能作为援兵使用。

    关键在于,这种战术还只有明军能用,清军那时想用也用不了,毕竟在多尔衮奇葩的政策加持下,纵使明廷称不上什么进步政权,但比起清廷所作所为来说,士绅百姓还是知道该怎么选的。

    于是乎,郝摇旗把刘一鹏、李天保所部整合起来,得到将近八千兵力,又加上自己从中军带来的的一个营,合计一万多士卒,便准备朝吉安腹地进发。

    湖广方面,堵胤锡调运了一批粮草军械,把李天保部武装补充起来,休整两天后随大部队转过头向东而去。

    “大明打回来啦!王师打回来啦!”

    吉安沿途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激动不已,一路上不少青壮直接前来投军,只是走了百余里,便多出三千号青壮来。

    自年初赣南民变,清军镇压围剿,双方反复拉锯,在这些地方犯下不少血债,再加上之前清兵攻占赣南时,本就策动过屠杀,又饱经盘剥摊派,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可谓遍地**,之前是清军势大没办法,如今有了依仗,如何不起来倒戈相向?

    一时间,原本刚被压下去不久的赣南民变顿时再次燃烧起来。

    第48章 拔寨(上)

    “通通通……”

    江面上白雾笼罩,硝烟刺鼻,明军的炮火已经持续超过五日了,虽说九江城不是插岭关,没那么脆弱,但也禁不住如此日复一日的轰击啊。

    明军一个炮营卸下船来,在城西摆开架势,一个炮营继续载在船上,对着临江的北城墙猛轰。

    从第三天开始,不仅是制式的三斤野战炮,随军专门带上的那十门九斤、十斤重炮也加入了战场。

    效果自然相当不错,经过几天的折磨,清军一听炮响就纷纷下城,不敢站在城墙上,上边用于守城的千斤佛郎机也被干废了八门。

    但却并未达到朱由榔的预期,很显然,哪怕是十斤炮,也无法对九江这种雄城的城墙造成破坏性杀伤,几天下来,除了把上边的女墙、城楼等砸了个稀巴烂,并没有伤害到城墙主体结构,更别说轰塌了。

    刚刚下船扎营不到两日的明军大帐当中,朱由榔端坐在上首,却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看着将帅们激烈讨论。

    这也是将领们最喜欢朱由榔这位天子的地方,一谈到赏赐、抚恤、补给二话不说,砸锅卖铁也准时保量的送来,毫不含糊,但在军事指挥方面,除了大的战略方向外,哪怕自己就坐在帐中,也绝不多说一句。

    往往就像个木雕一样矗立在那里,只有将领间发生了争执,或是主帅做出决策之后,才会站出来表示支持。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朱元璋,不是李世民,就连打仗这事,也就经历过寥寥几次,论经验、战术、指挥,恐怕当个把总都不够,如今可是十几万人的生死存亡,不是电脑游戏,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身上权威,毫无余力的支持李过、李定国等统帅。

    等商议的差不多了,做出决议后的李过才转过头来向一直端坐,只是偶尔看看桌上文件的朱由榔禀报道。

    “陛下,臣以为,如今只靠炮击难以破城,不如先派出精锐南下,将谭泰设在城外,企图用于和城内呼应的三座寨子给平了,一来可以引诱清军出城,围点打援,二来即使清军不上当,剿除寨子后也能彻底孤立九江。”

    朱由榔知道,李过是怕自己听不懂,才讲这么细,颔首表示认同,而后问道。

    “都督打算派何人前往?”

    李过回禀

    “中军第六师焦琏部,之前武家穴攻坚战表现突出,或可一用。”

    朱由榔稍稍思虑后,道

    “可否让教导师派人一同去?”

    这倒不是朱由榔担心李过的决策有什么问题,而是他想让教导师那些“学生”上一线战场体会体会,否则单纯搞训练总不是强兵之法。

    “这……”

    李过有些迟疑,他倒不是担心朱由榔不信任自己,毕竟就算他李过是顺军出身,可中军这些个将士,大多都是明军嫡系,不可能会做乱。他只是对于教导师那帮半大孩子和新兵不太放心。

    事实上,军中将领对于天子搞的教导师也就局限在御林军之类宫廷宿卫的认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军队最多也就是花架子而已,打不得仗,尤其是不知道天子咋想的,居然找一堆半大小子进去,这些个小子有的还没带刺刀的火铳高呢,能打什么仗啊?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