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羞愧向李定国告罪

    “是在下愚昧了,未能体察都督苦心。”

    “只是,如今之势,我军又当如何行动呢?请都督明示。”

    李定国连忙谦逊两句,才解释道

    “江南清军看似二十多万,但过半都是近两年新募丁壮而已,不足为据,真正作为依仗的,不过三支八旗劲旅,一曰多铎镶白旗万余众,二曰南直的勒克德浑正红旗一部,三曰浙闽的博洛正蓝旗一部。”

    “其中以多铎为最强,眼下多铎屯兵鄱阳,马上就要与陛下大军交锋,已是无暇他顾,博洛虽有**万大军,但多为新兵,真正堪战之师,不会超过三万。”

    “我军正可以经建昌东出,奔袭建宁,吸引博洛,而后北上,从赣浙闽交界之地穿插而出!届时向西可以切断多铎后路,与陛下大军前后夹击,向东可以席卷浙江,与吴王所部呼应!”

    明代江西全图

    张家玉衷心佩服

    “都督大才!”

    决定一下,南路军四个师四万余人和张家玉手中两万多人重新分配任务,张家玉留在赣州,总摄闽南、赣南防务,警惕博洛趁机突破,李定国则率军北上,直往建昌府。

    第65章 汉川

    沉默的对峙开始了

    鄱阳湖两侧,整个东亚地区最庞大的两个军事集团,开始隔湖对垒。

    对于明军而言,通过和谭泰的战斗表明,两军之间,尤其是满清八旗以及精锐绿营,和明军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故而李过的策略变得稍显保守一点,先稳固鄱阳湖西侧九江、南昌、南康各府,命令袁州府方向的赵印选部迅速拿下宜春,吉安方面的郝摇旗也在加紧发动抗清义军。

    焦琏部被派驻湖畔的渚溪镇,警惕清军水师登陆

    多铎这边,也仿佛陷入沉默,谭泰撤出九江后撤往都昌,和叶臣一起防卫鄱阳湖东北地区。

    从地图上看去,两军势均力敌,分别控制鄱阳湖两侧,以湖中间的江心岛为界,分别控制了湖西北和湖东南。

    双方都不愿主动登陆,而是不断派出水师骚扰,总计七万多人,超过六百艘战船在广阔长达二百里的湖中交界线上你来我往,巡游袭击。

    在零星血色交锋中,令人窒息的沉默下,却是暗流涌动的积蓄力量。

    犹如两名绝世高手般,分别而立,静静等待对方的第一击。

    -------------------------------------

    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自己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写道

    “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其人指出湖广重要战略要冲有三个,襄阳、武昌、荆州。

    在他看来,如果着眼全天下,那么襄阳在天下之中,北可倾泻中原,南可雄踞江表,东可居高临下进取江南,西可挟制巴蜀,是“天下之腰膂也”,南方政权得到襄阳,才能保住江南,并且有机会图谋北方;北方政权得到襄阳,就可以居高临下,在长江上任何一点攻击江南。

    而武昌和荆州,则是江汉平原的重要节点与门户,前者可以直接控制长江,是“九省通衢”,而后者卡在湖广北部最重要的腹地咽喉。

    问题是,现在这三个地方只有一个武昌在明军手里。

    堵胤锡非常敏锐,在济尔哈朗进驻江北之前,他就趁机连忙派军渡江抢占武昌对面的汉阳、汉口,得到了完整的后世所谓“武汉三镇”后,又拿下了北面沿江的黄州府城黄冈。

    这才算在长江防线上找到了两个立足点。

    济尔哈朗的大军来的很快,由于明军秋前开战让清廷措手不及,以至于一部分扩军计划还没有完成,但济尔哈朗手下依旧有超过八万人。

    尤其是其中镶蓝旗精锐超过八千人,是此战中仅次于多铎镶白旗外参战最多的八旗部队。

    汉阳西北,是明军江北面对清军最前沿的据点,汉川县城。

    汉川,位于汉江汇入长江的末尾,是武汉三镇的门户,也是清军要攻取武昌腹地所要攻克的第一城。

    约两丈高的土胚包砖城墙上,大明光复军前军第七师总兵李明忠按剑而立,面色肃然,冷冷看着远处踏地而来,如同阴云般的数万大军。

    那是济尔哈朗的主力部队,八千镶蓝旗精锐和四万多绿营。

    济尔哈朗的意思很明显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