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确,“朕以干戈定社稷”,也就是说,我的合法性权威,并非是拿下南京后才确立的,而是早在桂北、军山湖,用空前胜利明确的,那个时候,你们在哪?

    朱由榔当然不会蠢到打击排挤他们,但合作的前提,必须是以我为主。

    很显然,形势比人强,陈子龙他们的偃旗息鼓,已经说明了结果。

    正如王夫之说的那样,当多铎脑袋被砍下来的那一刻开始,朱由榔说的话,就算文官们再不同意,难道就无效了吗?

    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赤红色旌旗与鲜明甲胄于阳光映照下灿灿生辉,南京城内数十万人口,超过一半都挤在街道两侧,张头探望。

    街头巷口,不乏有鞭炮鸣响,随处可见被剪下来丢到路边的发辫,以至于有人收集起来卖钱,毕竟假发这个行业在古代就很发达了。

    等到那杆三丈高的金黄色龙纛从聚宝门穿出,纵使于诸多甲士护卫下,很难看到天子的身姿,再加上威势之下,大多数人也不敢抬头看,但纷纷跪地的万岁之声依旧响彻天际。

    朱由榔勒马行在队伍中央,经过两年多的锻炼,见过不少大阵仗的他还是能镇定自若的,但心中澎湃依旧难言。

    金黄色甲胄与白色高大骏马格外显眼,年轻的面孔迎衬下,竟是有些英姿飒爽,当年李世民“太宗十八举义兵,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想必也是如此意气风发吧。

    队伍并入皇城西侧的太平街,李过等人在此接驾

    “臣等未能保全宫城,罪无可赦,请陛下降罪!”

    一众将帅跪地请命,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政治姿态,毕竟奉天殿被焚不是小事。

    “宗庙都还完整吧?”

    朱由榔勒马而立,倒是没责备什么

    “回禀陛下,宗庙、社稷坛均未受损,臣等已派兵马在外封锁护持。”

    跪在后面的焦琏回应道

    朱由榔略微颔首,看着不远处,不知多少年没再启用,显得有些荒凉、萧索的南京皇城宫墙道

    “也好,既然是中兴,就让他洪承畴带着以前的破旧一起滚蛋,该有点新气象了。”

    随后让众将平身,策马当先,驶入皇城,自巍峨的承天门而进,两侧宗庙社稷,肃穆排列,宛若有灵。

    第113章 马蹄北去(上)

    “哇,哇”

    秋日单薄的云彩之下,黑色点缀在天空上的乌鸦结群飘荡在江汉大地,那山河交错的平原上。

    它们在寻找自己的食物,至少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这绝非什么困难的工作,因为就在这呼啸而来的鸟群之下,尸横遍地的残破战场缓缓铺展开来。

    汉水江畔,清军大营依次而立,镶蓝旗精锐居于中军大帐,各部绿营沿江扎设寨所,但营中士卒将佐的脸上却没有丝毫临战的紧张与激动,代之以麻木。

    天色将暗,斜日西沉

    已经五十岁的济尔哈朗身体还算健朗,但多年征战,旧伤不少,入秋以后,天气转凉,便去了甲胄,在帐中架起篝火。

    其人伸出双手感受着温度,心中却是相当阴沉。

    四十日了

    自他统兵南下,受任征讨湖广以来,已经四十日了。

    倒不是没有取得成果,先是用短短数日,扫荡了汉江以北的诸多府县,站稳脚跟,而后又继续挥师南下,囊括几乎整个江汉平原,郧阳、襄阳、德安、承天、黄州诸府大部都已拿下。

    不仅如此,他还分出偏师,从荆州渡江南下,差点抄了川东文安之、袁宗第的后路,还好高一功及时反应过来,从常德调动兵马截击,将对方赶到岳州西部对峙。

    湖广

    也就是说,济尔哈朗的中路清军,已经多次成功渡过长江,攻击湖广腹地。

    八旗战力依旧不俗,即使渡江不过一个甲喇,不足两千众,依旧几乎牵制了明军一个师近万人,济尔哈朗还趁机拿下了黄州府,歼灭明军守兵近四千人,包围汉阳城。

    但为什么即使这样,过了四十多天,清军主力还是无法渡江呢?

    想到这些,济尔哈朗将目光移到营帐外,就在清军营寨东面二十里开外,那根钉子依旧还在。

    汉川

    是的四十日了,光复前军总兵李明忠依旧坚守在汉川城中。

    像汉川一样的县城,整个湖广北部,不说有一百,也有几十,但横扫了整个江北的清军兵锋,却在这小小的县城之下,进退不得。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