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9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也会自己挑选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女,额外培养。

    这位胡百户,就是一名毕业于兵学苑的探马司军官。

    向几人见过礼以后,禀报道

    “诸位将军,我锦衣卫探马、执行两司,在北直各设有一个千户所,下辖八个百户所,其中探马四百户分别在京师、蓟镇、保定、真定四府,执行司四百户则可以策应军马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接到消息后,北直张千户派我来联系诸位,听王参佐言,诸位是打算往保定、真定方向而去。”

    “我们这边的意思是可以从良乡、房山南下,攻克涿州,随后由易水,入五回山暂避。”

    “我们在涿州策动了七八家心向朝廷的士绅豪强,只待兵锋一至,可以拉动几百乡勇相随,等诸位转入五回山后,可以四处出击,届时我锦衣卫便能趁机策动各地抗清义勇,保定、真定,必是遍地烽火!”

    王愬闻言,连连颔首,击案而起

    “好!届时咱们必能在这北直闹个天翻地覆!”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先给多尔衮留下个深刻印象!”

    -------------------------------------

    北京城性质与南京类似,也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叠叠,只是不同于以前,这时候的北京内城,被划归满人专属,与外城隔离开来,由八旗丁口入驻,拱卫中心的紫禁城。

    多尔衮和满朝宗室先是紧张了两天,可紧接着,他就觉得不对起来。

    因为自己的反应实在是有些太大了,归根到底,这股明骑撑死也就五六百人马而已,怎么也不可能打下北京城,何必如此如临大敌?

    反而,这两天整个京师如此,倒是加剧了风言风语,以及北直诸地士绅百姓的紧张。

    原本只是几百号马贼般的小角色,这般严厉对待之下,下边人还以为有二十万大军打到京畿了呢!

    果不其然,天津就传来了两起士民作乱的消息,虽说很快被平息,但也昭告出了某种信息。

    多尔衮马上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应对过度,连忙又让索尼解除了城中行禁,只是继续防范各个城门。

    并且守不如攻,从京畿八旗子弟中抽调了七八百堪用的骑兵,外放出城,直奔西山,作为监视,若是能驱赶对方,甚至歼灭,当然更好。

    届时再等察哈尔那边调动的兵马一到,眼下困顿自然消解。

    为今之计,比起防范这股骑兵,更重要的是稳住北直地区的人心,自顺治四年以来,朝廷败仗连连,丢了江南,丢了川陕,现在明廷又要兴师北伐,前线打得不可开交,后方的人心自然如潮涌动。

    一个不小心,就是遍地烽火。

    这个节骨眼,自己越紧张,越容易酿出大祸。

    可有些事情,哪里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很快,才刚过了两日,那西山的明骑,便是又动了起来……

    第18章 搅动京畿(下)

    北京城南,丰台大营

    这里是京师驻军的要紧处,清初,这里驻扎有十二营,最多达四万大军,卫戍京畿。

    之前战事未起之前,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主力都驻扎此处。

    可现在自然是不行了,只有两黄旗各留下一个佐领,五百余众,外加千把绿营兵而已。

    次日一早,便见三百多明军铁骑打着旗号,奔驰而来。

    自从王愬马立西山以后,全京师都知道有股明军打到了京师城外,所以丰台大营自然也是戒备严谨,一早就看见那动地烟尘奔腾。

    由于明军一人多马,所以远远看起来有上千骑兵的架势,令营中几百残兵心中沉重,颇为胆颤。

    这些留守大营的兵丁,都并非精锐,许多只是八旗余丁,或是各勋贵家中子弟,虽然按照祖制,必须充军,但家中为照顾自家子弟,自然就通融关系,将之留在丰台留守。

    这也是自古开国勋贵宗室中的常态,如同《红楼梦》里的贾氏一样,开头一两代,大多文武砥砺,国士无双,可再往后,靠着祖宗余阴,最后大多只能变成昔日南京投降的那些个“贾史王薛”们。

    故而,当眼睁睁看见那飞扬的三辰旗与上千铁蹄铮铮,环绕营外,营中守将兵丁,还是颤颤巍巍。

    好在,此时的丰台大营守将,虽然也是个勋贵子弟,却是没这么拉胯。

    名叫苏克萨哈。

    这家伙算是八旗子弟当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