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8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压着打。

    从第三轮炮击开始,明军这边在各级军官的反复修正之下,逐渐找到了准头,朝着城头清军炮位倾泻弹药。

    “蓬!”

    一枚九斤野炮的铁制弹丸,冲破一里多的距离,正中清军城头一尊新式火炮炮位,当即把那火炮砸成了扭曲的废铁,连带着旁边四五个兵丁,都被突然位移的近千斤铸铁炮管砸伤,轻则骨折,重则当场殒命。

    襄阳城墙十分宽敞,甚至设有跑马道,想凭借火炮一两日之间轰击坍塌,绝不可能,沐显忠只是寄期望于,能够先把清军城头的反击力量都清扫一空。

    襄阳并非孤城,东、西、南三门之外,各有一座屯兵堡垒,位于护城河中间,犹如河上的三座江心岛,凭借吊桥和城中交通,互为呼应。

    于是,沐显忠先让各营炮火集中在这三座屯兵堡之上。

    -------------------------------------

    炮火一直持续到傍晚停歇,火炮寿命有限,当然不可能一直不间断发射,那样很容易炸膛,事实上从第六轮以后,在沐显忠的指挥下,就改为了个炮营轮流发射,将十个炮营分为五个梯队,每个梯队发射两次后轮换。

    如此炮击了三个多时辰,直至傍晚收工。

    经过一天炮击,先后摧毁清军炮位四十余,占清军火炮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而自身损失,还不到两位数。

    这样的结果,倒也没有超出双方预料,明军火炮犀利,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济尔哈朗并不奇怪,他也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火炮对射这种以己之短,量人之长的方面。

    随着黄昏日落,随着天色暗下来,两军之间的较量并未停止。

    虽然在这年头,还没有部队能够在夜间大规模移动,但小规模精锐,还是能有这本事的。

    所谓“夜劫敌营”,大多也都是几百人的精锐甲士或者骑兵,以小博大而已。

    济尔哈朗面对如此悬殊的战况,自然要倾尽一切手段,用上一切可能的方法。

    满清自关外起,向来以重甲步卒见长,镶蓝旗步军营和护军营挑选出三百精锐,为了不打草惊蛇,并未打开城门,而是用箩筐从城上放下,接着乘舟抵达护城河外岸,偷偷向明军炮营驻地摸去。

    由于数百门火炮调动起来实在麻烦,故而明军炮营都是就这白日的炮兵阵地宿营,距离护城河不到一里,一炷香的时间就能摸到。

    不过如此近的距离之下,明军又不傻,怎么可能没有人放哨?

    清兵才刚刚到岸,就被李过专门安排的巡查游骑发现了。

    三百多人,先是和几十员游骑拼杀起来,黑灯瞎火的,骑兵摆不开冲击架势,再加上八旗兵步战勇猛,竟是一时落入下风,被冲杀击溃。

    火光摇曳,喊杀一片,在夜深人静之时,实在显眼。

    消息只用了半刻钟,就传到明军营中。

    但主持驻营的沐显忠并未第一时间吹响号角,击鼓聚兵,现在这时候,把大部队叫醒,只会耽误事,说不定还会因为指挥失措,造成大麻烦。

    所以他先是严令各部军官将佐,整肃纪律,各营一律不得外出,继续宿营。

    而后才派遣亲信传令,让周边三个炮营的卫从哨集合,而后带着一百多马营精锐骑兵,举着火把,往岸边赶去。

    “锃锃”

    “刺啦!”

    黑夜中的短兵搏杀相当混乱,大家只是在火把摇曳之中勉强作战,不时还会有误伤发生,但也无法避免,那带头的镶蓝旗佐领知道现在不是恋战的时候,急忙呼喊,让众人往火炮驻地方向突去。

    毕竟是挑选出来的精锐,还是相当能打的,在数百明军士卒的围攻之下,硬生生杀出一个豁口,突进到明军火炮驻地不足五十步的地方。

    一些不要命的,点燃掌雷,隔着几十步,向火炮驻地投掷,希望能引燃火药殉爆。

    只可惜,他们没料到的是,按照明军《陆军操典》规定,作战结束以后,火炮可以不调运离开阵地,就地存放,但弹药,尤其是发射药必须要先撤到后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他们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因为此时的火炮驻地里,压根没有火药……

    费劲无数心血,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突入至二十步内,投掷出大量掌雷的清兵,总算是发现了这一尴尬事实,带头的佐领捶胸顿足,但无可奈何,此时前来围剿的明军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