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4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就这般小觑对方,因为他们知道,人家姜曰广是有根底的。

    姜曰广出身江西南昌,求学入仕于江浙,曾经是东林、复社的中坚人物,事实上,也就成为了江南出身官员的重要代言人。

    而浙东抗清武装,在改编为光复后军以后,也需要一个朝中帮忙说话的政治庇护伞,姜曰广刚好最适合扮演这一角色。

    昔日东林、复社,乃至江南士绅当中,本来就并非都是废物,厉害角色同样不少,如陈子龙、方以智、严起恒、常延龄、冒襄等人,都是地位紧要,而且能力出众。

    甚至首辅瞿式耜本人,不也是东林党出身吗?人还是钱谦益的亲传弟子呢!

    而陈子壮,看似超然于外,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根底的。

    那就是在瞿式耜担任首辅以后,以首相之尊,自然不适合去参与这种联系上下的事情。

    于是乎,另一个光烈朝中的重要政治集团,也需要寻找话事人。

    这便是两广官僚

    当初肇庆起兵之时,朱由榔的第一批支持者,确切的说,最早拥立朱由榔监国继位的,事实上就是当时尚存的两广官僚及明军。

    故而这一支政治派系,在光烈朝中,地位相当不低。

    如张家玉、陈邦彦等人,还有军中的赵印选、胡一青、焦琏、庞刚等。

    瞿式耜,拥立朱由榔之前,便是广西巡抚。

    这也是瞿式耜能稳居首辅的另一层原因,他的政治背景最为复杂,能够同时兼具多方,不至于偏颇。

    除此之外,还有堵胤锡与李过二人不言自明的关系,反倒是军中实力最为强横的西军一系,在朝中无甚影响。

    赵印选二人所来的原因,倒也不算过分

    很简单,谁都知道,随着各个边防都督府建立后,光复七军肯定要有调整缩编,赵印选正是为此而来。

    而张珆这边,则是因为一些人事调整的风言风语。

    听完二人说法,陈子壮倒也不瞒着什么

    “之前陛下就有和我们几个宰辅通过气了,裁军缩编肯定是要有的,仗打完了,现在全军五十多万,军费开销占了国库收入六成以上,还搞不搞建设了?”

    “我知道,你赵印选无非是为了中军那帮子将官来得,回去告诉他们,陛下的意思,是精兵简政,主要缩编的是军士,军官方面,大体裁减不多。”

    “不过八年了,肯定还是要有退居二线的。”

    赵印选闻言抱怨

    “老相公,咱们中军,可是陛下当年亲手拉起的第一支嫡系啊!多少老弟兄,从潮惠那会儿就跟随圣驾了。我听说,这次裁减,左军好多军官都被保留,有些还继续往上升,凭啥啊,就凭他李定国功劳大?我们中军功劳就小了吗?”

    陈子壮看着对方,良久不语,直至赵印选心中发毛,有些讪讪赔笑

    陈子壮这才恨铁不成钢地咬牙言道

    “你赵印选,早在隆武二年陛下监国的时候,就跟随圣驾了,桂林一战,你和高一功同为桂林保卫战的指挥,老夫说得不错吧?”

    赵印选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来

    “不说和李定国、李过比,之说高一功,桂林那时候,你们二人地位也算相当。”

    “可到了眼下呢?人家都已经封王了!你赵印选为什么就差这么多,你有好好想过吗?”

    赵印选虽然羞惭,但亦是竖起耳朵,因为他一直以来也颇为困惑。

    想他赵印选,世出军户将门,比起高一功,身世清白多了,忠诚度更不必提,这么久越混越不如人了呢?

    陈子壮看对方这幅做派,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旁边的张珆亦是心中好奇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老夫且问你,前年,高一功在前军中搞随军学堂,让炮营和军中出身兵学苑的年轻军官,在行营讲课,给军士扫盲,左军、后军也多有效仿,唯独你中军,除了一个王兴还算认真,其他几部,完全就是走走形式!毫无成果!可有此事?”

    赵印选挠头

    “那些个假斯文把式,于战阵何用?陛下也不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就是你不如人家高一功的地方!”

    陈子壮厉声打断道

    “什么跑到老家大肆购田,兼并田庄之类的,算是你私事,我不想管。”

    “可光烈五年,枢密院就有过文书,让各军逐渐废止家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