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1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府,咱们先把旗号打出来!”

    “郭大哥何意?”

    陈六官不解

    郭怀一斩钉截铁道

    “咱们先打出大明的旗号,就说咱是大明派过来的!你不是说现在的朝廷已经安定,而且还鼓励出海经商吗?红毛一定会有犹疑,届时我们便立即往东占了双溪口,派船往西面澎湖那边去,联络福建官府!”

    陈六官立马明白过来了

    这是扯虎皮做大旗啊

    官府到底对他们是个什么态度,尚未可知,毕竟以大明朝廷以往的尿性,这种事情距离大陆几千里,孤悬海外,恐怕是不会管的。

    当年万历年间,吕宋就出现过西班牙人压迫汉民的事情,华商领袖潘和五起事,带着几百号华侨,砍了西班牙总督,引发了吕宋第一次屠华事件,超过两万华侨死于屠刀之下,朝廷最后不也只是下诏谴责而已……

    毕竟对于朝堂君臣而言,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死多少人,自己又看不见,对自己的统治又没影响,关自己屁事?

    没追究你们私自出海的罪责就不错了!

    此后,吕宋相继又在崇祯年间,以及后世的清初发生两次屠华事件

    一开始还颇为战战兢兢的西班牙人,逐渐体会到明清朝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后,便也肆无忌惮起来,这也是让西方殖民者,对于中国王朝态度逐渐转变的原因之一。

    不过,台湾毕竟距离大陆要近得多,尤其是距离福建,一个海峡,若是自己这些人能打出大明的旗号,荷兰人肯定要迟疑一下,是不是真的大明派人登岛了。

    而有了这杆“尚方宝剑”,也能团结更多岛上汉民。

    很快,郭怀一打出“大明福建都司,永宁卫参将”的旗号

    虽然这个称号不伦不类,又是卫所,又是参将的,而且此时永宁卫早就撤销了。

    但还是立马吸引了更多岛上汉民,不知情的还以为明军真登岛了

    却也让热兰遮城的荷兰人陷入恐慌

    “真是明人派兵打过来了?”

    不对啊,要是有大军登岛,怎么也得有军舰过来登陆啊

    莫非是明人派了细作上岛,然后煽动暴乱,好里应外合?

    第27章 那就打

    “所以说,现在台湾岛内情况究竟如何?”

    幕府山别苑,专门用于开会的偏厅中,一幅较为粗略的台湾地图

    朱由榔打量着地图,对身侧过来汇报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赵纪问道

    身后李定国、李过、枢密院海军署都承旨陈泽、海军兵学苑祭酒郑芝龙,也纷纷侍立。

    这时候已经有“台湾”的称呼了,以前大多称呼为琉球、大员

    说起来,这个名字主要还是跟郑氏渊源颇深,天启崇祯年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郑芝龙附之,始称台湾”。

    光烈朝在官方文书上,也逐渐以台湾代替了过去的大员、琉球。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由于地理定位不同,琉球、大员听起来实在像是某个藩属国,而并非大明的直辖国土。

    赵纪仔细回报道

    “郭怀一起义以后先后在台南一带聚拢不下两千众,但大多只是民夫而已,缺乏武备。”

    “本来打算南下攻打热兰遮,结果半路被一百多名荷兰兵碰上,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击溃。”

    “郭怀一退出热兰遮城外四十里后,带着近千残部,继续向北流窜,一路上打出大明永宁卫参将的旗号,倒是收拢了许多人员,现在到底兵力如何,不好估计,但应当在两三千之间。”

    一旁的李定国闻言好奇

    “台湾有这么多人丁吗?”

    这问题也不奇怪,毕竟在这个时代主流观点里,台湾那都是不毛之地,连朝廷都懒得管的,居然有这么多人口,还能聚拢出两三千人马来?

    不等赵纪搭话,一旁的郑芝龙就已经帮忙解释

    “殿下,台湾虽然一直没有受内陆辖制,但自万历以来,不少江南、岭南、福建百姓苦于租税盘剥,屡有出海求生,眼下全台,恐怕已经不下两三万户,而且主要聚集在台南热兰遮,和台北鸡笼,十分紧密,能凑出两三千人,也不奇怪。”

    郑芝龙这一番话是极具权威性的

    为啥?

    因为他本人就是当年开拓台湾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台湾能像现在这样,沿海地域被开发,而且人口也从以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五六万上下。

    他和当初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