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郑成功已经上疏向枢密院反应了棱堡问题
一则,认为海军应当装备部分攻城重炮,以应对日后可能的,和东南亚地区西洋人棱堡作战的情景。
其次,便是认为这东西大明也可以仿制
如果能在西域、漠南,东南亚地区修它十几座,再装配上百门火炮,简直是易守难攻。
同时,对热兰遮的围城战斗,经过十几日后,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战。
八月十三日,确定荷兰人的火炮已经基本丧失反击能力后
海军步师两个营,六千将士,以厢为单位,分为六支,准备攻城
之前围城炮战的这十来日,步师也没闲着,制作了简易攻城梯和器械
棱堡的城墙并不高大,所以并不需要什么庞大的攻城器械
八月十四,中秋前一天
明军正式发起攻城
先是近百门火炮同时奏响,对着荷兰堡垒表面一片覆盖后
六千将士按照预定方向,手持步枪、短刃攻城
此时热兰遮城内,还有荷兰雇佣兵四百余人,奴隶五百余人
相较于历史上面对郑成功时,由于之前大部主力在城外已经被击溃,所以显得单薄许多。
荷兰人用火枪在城上阻击
但兵力实在单薄,根本无法造成什么太多有效杀伤
刘国轩亲率最精锐的千人,从东面的半圆堡攀城而上
顶着荷兰人射击不停的枪弹
将千人分为两部分,四百多善于肉搏的跟自己抬着梯子攀城,同时五百余支火铳先朝着城墙集火射击,把荷兰人火力压住。
直至梯子架设完成
刘国轩率先登城,与荷兰雇佣兵展开肉搏
与此同时,整个城堡四处都是厮杀声和枪声,响成一片
刺鼻的硝烟和升腾的云雾中,越来越多赤红色军服的明军将士登上城头。
刘国轩率部占领长官公署,热兰遮第一层的外城全部落入明军掌控
包括数百名荷军家属及奴隶,均被俘虏
揆一只剩下百余人收缩至内堡
但在被明军围困后,也自知难以抵抗,于当天下午,出城投降
当这位荷兰执政的亲弟弟,整个东印度公司最年轻的总督大人,交出了自己的武器,向明军投降后,这场持续半个多月的围城战终于结束,全城数千明军都欢呼起来。
“砰砰……”
大家将剩余子弹朝天边射击出去
次日中秋,郑成功下令犒赏全军
自天启元年被荷兰人占据,长达三十七年后,台湾终于再次回到大明怀抱。
第36章 继续迈向近代化军队
“此战暴露出不少问题。”
朱由榔看完手中战报
下面坐着的李过言道
中秋以后,终于搬回了南京紫禁城的朱由榔,于武英殿内,一场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无论如何,军队还要继续改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军队永远不能放弃进步,永远不能固步自封!”
朱由榔强调道
“这次战斗就凸显了问题,北伐打赢了,天下平定了,咱们许多将领未免陷入固步自封之态,若是长此以往,早晚有被人后来居上的一天。”
“今天,我们面对的,不过是人家在自己疆域万里之外,投入的一支雇佣兵,尚且打得这般艰难,日后若真正面相遇,又当如何?”
会议后,枢密院开始部署新一轮的军制改革,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轮改革,不仅仅意味这编制变动,还有未来新的明军高层的更新迭代。
朱由榔平时非常重视下面官员普及世界地理常识
甚至专门让理藩院、礼部合作,参考许多市舶司获得的新信息,修订了世界地图,并让启明书院刻了一个大雕版,印刷上千份新的《坤舆万国全图》,挂在每一个中枢衙门,地方布政使司的大厅内。
就连考核官员,或是殿试问对之时,都要考考对方一些地理知识
比如什么“大不列颠国在何处?法兰西国首都在哪?”
光烈九年科举,地理正式成为科举必考科目,同时下一科光烈十二年新学进士的科目也正式公布
“文言,策论,地理,历史,格物,数学”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只要你考,别说考什么地理、数学,就是考他妈《圣经》,那也会趋之若鹜。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