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飞扬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1节(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朱爸那里回到单位,杜飞仍思忖着沪市飞机制造厂的情况。

    那边的技术力量还是相当强的,尤其在启动喷气式大飞机之后,集中了目前国内航空领域最强的专家。

    不然在杜飞穿越前的世界,也不可能在各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是搞出了运十大飞机。

    虽然项目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下马了,但是不能否认运十的样机的确飞起来了。

    如果拿到上飞厂,能把这部分科研技术资源拿过来,对于杜飞而言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收获。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接手了沪市飞机制造厂,就等于默认接下了前面留下的烂摊子。

    杜飞必须想方设法收拾这个摊子,也就是按照刚才聂主任提出的,把大飞机给搞出来。

    当然,这个大飞机可以退而求其次,不用非要是喷气式的,可以使用涡桨发动机。

    毕竟当初杜飞在争夺大飞机项目的时候,就说要使用涡桨发动机。

    这个问题对于杜飞来说,有了轰-8在前,这方面的技术难度还不算大。

    发动机是现成的,轰-8的机体结构也经受住了高强度飞行的考验,将其变成大型载重运输机,最大的难关就是关键部件的强度。

    毕竟运-8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不到160吨,而大型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至少要达到两百吨以上。

    这种极限重量,对飞机机身机翼连接的强度要求极大。

    这也是为什么以速联图-95为蓝本的轰-8,大致看起来差不多,却比图-95小一圈,起飞重量少了三十吨,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差距。

    好在运输机与轰炸机的机型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

    以国内的技术水平,几乎可以肯定达不到安-22最大起飞重量250吨,航程一万公里以上,载重80吨的水平。

    但退而求其次,达到最大起飞重量200吨,航程五千公里,载重60吨左右,还是大有可为的。

    达到这个水平,可以运输坦克,在这个时代足以成为世界前五的运输机。

    即使放在几十年以后,也决不拉胯。

    毕竟全世界能运载坦克的飞机拢共就那几样。

    经过深思熟虑,杜飞第二天给聂主任回了信儿,答应接手上飞厂。

    随后两天在各个部门协调好了手续,名义上沪市飞机制造厂的权属关系已经转到了消防器材公司的名下。

    到了这一步,杜飞一手创建了不到三年时间的消防器材公司,已经成为了国内规模前列,利润第一的超级企业联合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