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塑千禧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像上一秒还要战个痛快,下一秒已经开始煮茶论道,不是不能化干戈为玉帛,是这个速度有点过于快了……

    这一通电话聊了许久,双方充分交换意见,讨论了m1在美国市场上的前途。

    上午十点钟,电话才挂断。

    “熊总真的愿意帮忙了?”王风益在旁边看了很久,仍旧有些难以置信。

    方卓奇怪地看了眼王风益,皱眉道:“王哥,我们已经开始聊m1进入美国市场后的策略了,你怎么还停在帮不帮的?”

    王风益:“……”

    苏薇抱着差不多的心情说道:“是你俩谈得实在太快,快得都不正常……”

    “就当给你们上了一课吧,这一课的名字叫资本的软弱性。”方卓抿了口茶,“或者叫,成年人的理性,又或者……反正你们爱怎么叫都行。”

    王风益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确实比熊晓鸽差一些,即便软弱,也软弱的不够当机立断。

    他踌躇道:“方老弟,你这个真有搞头?”

    方卓拍了拍副总经理的肩膀:“不急,你可以再看看,没事,不急的。”

    王风益深吸一口气,感觉有被冒犯到。

    第10章 当当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投资人应该理性,要能正确的判断项目前景,要能摒弃无用的个人情感,要能为公司的资本担负责任。

    投资人就是要用钱+眼光来赚钱。

    而一位优秀的公司老板嘛,那就是要把更多优秀的投资人聚集在身边。

    idg资本的熊晓鸽如果称不上优秀,行业内恐怕就没人敢称优秀了。

    即便被方卓时不时拿来攻击他的“出售腾讯股份”,此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笔买卖很划算,当初的投入翻了8倍,这能有什么不满意呢?

    简直要乐开花好吗?

    然而,熊晓鸽没法欺骗自己的心,他相当相当看好腾讯的发展,已经十分后悔这一被外界称赞的举动。

    现在,一个没有商业道德、人品堪忧、疑似欺诈过自己一次、有着行政背景的企业老板把一个十分有前景的项目又摆在眼前……

    其实,众多周知,没有商业道德、人品堪忧、只是疑似欺诈种种因素和一个人取得成功并不冲突。

    熊晓鸽有些欣赏方卓说过的话了。

    ——法律框架内。

    法律框架内的成功不叫成功,那什么叫成功?

    仅仅24号下午,从美国来华的idg资本围绕着一个项目悄悄的运转开来。

    产品想进入别国市场吃肉要做一些竞争前的准备,不然,很容易在一些关键时刻吃瘪。

    idg衡量了一下,认为走《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比pct程序更适宜现在的状况——中国在85年就加入了这个合约,它的速度能快上很多。

    熊晓鸽对方卓的判断很认同,现在是兵贵神速的阶段,苹果ipod不可能一直这样罔顾广大的微软系统用户,就得趁着它没反应过来之前狠狠的咬上去。

    所以,他也能理解方卓为什么能这样不要脸的找上门来,国内确实很难有比自己更了解其中门道的投资人。

    10月底,申请巴黎公约的程序纳入专利事务所的工作安排,同时,易科科技进行了股权变更,套了香港和开曼群岛的马甲,设置vie架构,方便进行更多的操作。

    时隔两天,经过漫长旅程跨洋而来的包裹抵达了上海的恒隆23,它在高管会议上被当众打开。

    “你们看,这就是苹果最新上线的ipod,有比我们的m1更好吗?”

    “许老师,你把它凿开,我们看看内部元件。”

    方卓没有丝毫怜惜之情,下达了辣手摧花的指令。

    今天的高管会议和第一次进行战略转向的会议范围不同,idg资本派遣了一位精通美国事务的副总潘犇出席,今日资本则是徐新总裁亲自前来,这两家原本就是易科的股东。

    申新的王风益嘛,他也有出席,就想再看清楚一些。

    咚,咚,砰,砰。

    一台ipod被略显粗暴的拆开,而包裹里的另一台ipod则和m1一起在会议室里被传阅比较。

    “同样是东芝的1.8寸微硬盘,电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噢,芯片虽然被磨掉标志,但我看着很眼熟,我想想。”

    许柯登当初为了设计m1,几乎尝试遍了全球主流的零件,他摩挲着竞品的元件,说道:“这是德州仪器的芯片!也不比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