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塑千禧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7节(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花钱。

    “不然能怎么办?”李彦宏这种时刻反而没什么顾忌,直言不讳地说道,“他们不停止,我们就没法停止,总要分出个高低,无意烧钱也好,有意烧钱也罢,我们都要跟,不能把市场拱手让人。”

    他缓缓说道:“要么,我们惨烈的赢,要么,我们就输到底,不然被慢慢蚕食只会更糟。”

    马冬敏皱眉不已,最高限度都定到了“惨烈的赢”,这两个季度的百度现状显然没法让人乐观,转型的脚步仍旧很慢。

    指令出去了,执行效果总是很差。

    她忍不住叹了口气:“我真希望高通能挫一挫易科的锐气。”

    “就只怕高通自己希望是易科赶紧坐下来谈。”李彦宏客观地说道,“高通对核心业务的依赖性很强,易科也是直奔这一点去的。”

    马冬敏听到“也”这个字,不自觉又叹了一口气。

    你以前不这么叹气的……李彦宏想说又没把这话说出来,压力已经很大,就不要再平添烦恼了。

    “总体来看,打车软件这个赛道虽然比我们想象的更烧钱,但前景规模与支付应用场景也都更大,钱还是投对了地方的。”李彦宏鼓励道,“达达一出现,大黄蜂、快的、滴滴渐渐默契的一起针对它,局势还算不错。”

    之前的上海混战没有分出胜负,三大打车品牌便奔赴全国市场,虽然也有冲突,但烈度已经降低,也有意无意的错开彼此的城市。

    只是,达达一上线就进攻三家的大本营,这固然带来声势,也真的激怒了三家,转而便形成围攻局面。

    马冬敏微微点头,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状况。

    达达,或者说它背后的易科威名太盛,大家没怎么商量就颇为默契的发起围攻,自家固然烧钱,达达只会烧钱更多。

    “是,大黄蜂我还是投对了的。”马冬敏笑道。

    然而,仅过两天,一则消息的流传让她有点笑不出来。

    据传,上海正在酝酿全国首个网约车平台许可证的试行办法,可能会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就发放首批平台经营许可证(试行)。

    大黄蜂就在上海起家,这波起自大本营的动静,创始人黎勇劲是一点没提前听到消息。

    等到他听说便立即不安的给马冬敏打了电话,颇为忧虑地说道:“易科不会在这方面做手脚吧。”

    马冬敏想着消息,想着易科,想着上海,只觉心里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

    第130章 牌照

    上海要对打车软件施行管理办法,这个事其实没有太出乎行业内外的意料。

    从去年年底在北京出现“摇摇招车”,全国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30多个打车软件品牌,而在进入下半年之后,随着巨头和资本的发力,十二月仅剩下不到10个品牌,一线的快、滴、蜂、达更是全都有巨头背景。

    萌发,生长,催化,厮杀,这个过程中关于规范化经营的呼吁一直不绝于耳。

    北京在年初的时候就有酝酿管理条例,5月份出炉一份于6月1号试行的《北京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7月份颁布《北京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已经是在尝试把打车软件规范化运营。

    只是,这些“办法”和“细则”更多面向的还是出租车,等到打车软件转向挖掘更多的车主司机,形成“职业、半职业和业余”黑车之后,措施就失灵了。

    如何面对蓬勃发展的网约车以及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摆在不少城市面前的问题。

    上海这次的出手就是一次尝试。

    只是,12月27日征询社会和企业意见,要求网约车品牌在2014年1月8日之前提供材料和相关说明,然后据传就要在1月15日颁发平台经营许可证……

    这个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

    而且,到底是发几个牌照?

    业内业外一看上海这个架势,难免腹诽,不会只发1个,不会只把牌照发给“达达”吧?

    但不管怎样,消息一经公告,打车软件们就立即发出了申请,希望能够在上海拿到牌照。

    上海之前是三大品牌的必争之地,这座城市的管理办法很可能也会起到新的带头作用,那时候就不单单是一个城市市场的事了。

    所以,大家全都严肃对待,也捎带着有点汗流浃背。

    尤其大黄蜂,上海是起家之地,属于大本营,虽然自达达出现,这个属性被削弱不少,但仍然是公司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城市。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