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塑千禧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2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激烈的产业问题,我希望也是提醒大家做好有必要的准备。”

    “从冰芯成立到现在,我们在国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主导成立中国晶圆制造服务联盟,尝试和推动了产业链的合力发展。”

    “冰芯现在面临限制,这不可能不遭受影响,但我们已经在寻求替代供应商、储备关键零部件、开发自主维修能力等方面获得不错的进展。”

    “冰芯的竞争力仍然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力也仍然存在。”

    邱慈云的讲话比较宽泛,但是行内的人都清楚冰芯现在在做什么。

    现在的冰芯虽然失去了部分核心设备厂商的技术和售后支持,良率受到影响,但各地产线并没有失去运转,毕竟,那些厂商不可能把已经卖出去的设备拆回去。

    而冰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生产线持续且良好的运转下去,这就需要替代供应商、储备关键零部件以及获取新的维护支持。

    据说,冰芯正在大力从国外招人,同时又控制了两家二手设备厂商,一方面是需要二手厂商的技术人员,一方面是维持购买渠道。

    同时,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往前看,冰芯这两年在“华力一期”下工夫的a/b/c线也显现出作用,很难不让人称赞它的先见之明,或者说,警惕心。

    邱慈云在冰芯如今境况下的铿锵有力获得热烈的掌声。

    作为冰芯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方卓自然也必须发言。

    “从上个月一号以来,一直有人不断的问我,不断的在各种平台和场合试图追问我各种问题。”

    “归根结底,他们就是在问我,我对冰芯是什么态度。”

    方卓说到这里,笑道:“我其实不明白,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好问的,我当然是百分百支持冰芯啦。”

    他这么说了句却没有解释如何百分百,而是复述了一番在冰芯总办上说过的话,谈到产业发展的波折与必然的进步。

    “冰芯如今碰到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大家的合力。”

    “我昨天听到一个很不错的消息,正好适合如今的状况,据说,比利时的imec考虑接受中芯的合作申请,而合作内容正是与14/16nm的技术工艺相关。”

    “你们说,巧不巧。”

    “内地有了,国际上合作环境也就宽松了。”

    “冰芯很坚定也很乐意的让这种国际合作变得更为宽松,直到未来某一天,上下游环节的竞争都能同场竞技。”

    “但这一天是等不来,也求不来的。”

    方卓摊了摊手,笑道:“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第209章 会晤

    冰芯在合肥召开的非正式会议能否取得成效还需要看后面的发展,但最起码展示了冰芯高层的精神面貌,也算对大家有所鼓舞。

    从三月一号的bis祭出名单,虽说不少厂商都迅速与冰芯有业务上的新互动,拿到国产替代的新机会,可是,大家对于冰芯的未来都颇为悲观。

    这种悲观既源于对方的强大,也源于冰芯的沉默、易科的动向以及方总的安静。

    冰芯确实很厉害,把制造环节的水平推到了国内史无前例的地步,但……会是昙花一现吗?冰芯会出现离职潮吗?胡、梁两位院士又会不会动摇?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一旦冰芯失去易科的订单,造血功能会被严重破坏,根据它自己的财报信息,单单2014年就从易科那里拿到140亿的芯片订单。

    如果依照bis的限制,冰芯不光会失去易科的订单,还会失去易科和受它影响的公司们的技术合作,前者或许还能依靠国内部分厂商获得一定的弥补,但后者几乎很难补救。

    国内一直喊“易科系”“易科系”,真正到了这样的危急时刻,易科之于这个体系的价值和魅力愈发显得珍贵。

    易科与冰芯的相互作用,既打造前者产品的过硬实力,也推动后者工艺的持续进步。

    现在面临外界压力,这个体系要么分崩离析,要么被压力压的更加紧密,而它的走向几乎就要取决于方总一人了。

    方总有财富有事业有地位,他又会怎么选?

    偏偏,他在这样的时刻不论怎么选都几乎不会受到指责,易科和冰芯已经做得足够多,如果冰芯停产,易科更换制造商,能说这是他的错吗?

    值此之际,“百分百支持冰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从方总口中当众说出来,参会的不管是谁,都觉心里一振。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