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哭笑不得的是,幽州城刚刚被包围,刘守光就赶紧派人出来投降,当然要求就是周德威不能再进攻幽州城了,而且等到李存勖亲自来到幽州城下的时候,他才投降。
周德威看了刘守光的投降书,呵呵一笑,随手就扔到了一边,刘守光的小心思还是瞒不过周德威的。
很明显刘守光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李存勖要坐守大本营,防备梁国的进攻,所以根本不可能亲自来到幽州城下。
而刘守光之所以搞这一套缓兵之计,主要原因就是他知道幽州的存在对于晋国是一个牵制,而幽州完蛋了,朱温的梁国绝对不会好过,所以朱温必须救他,不论朱温多么讨厌他刘守光,这一次也要来救他。
刘守光的想法是很正确的,在朱温第一次进军失败之后,原本以为晋国的主力已经成回来了,心里还有点小得意,但是等到安定下来,却传来消息,一直以来和他们交战的就是李存审的几千骑兵,李存勖的主力还在幽州站场内。
朱温听到消息,又气又怒,一下子犯病了,病势加重,后来就被他的儿子朱友硅杀死了。
朱友硅登基之后,也觉得不能让李存勖拿下了幽州城,于是也派大将康怀英率领五万大军进攻河中,想要逼迫李存勖把大军从幽州调回来。
但是在晋阳南面有一位大将李存审坐镇,李存审再次把康怀英的五万大军赶走了,其实我们从梁国反反复复的派大军进攻河东一带就能看出来,他们对李存勖进攻幽州这件事十分的介意!
而刘守光也知道,梁国一定会来救他的,所以他还就一直在幽州城里拖延时间,不停地给周德威写信,要求投降,希望李存勖能够迅速的来到幽州城下,要是李存勖不来他没法投降啊。
虽然刘守光一直都在这样可以说是乞降,但是实际上他却是在拖延时间,可是他的那些大将们不懂这些,也不管这些,他们觉得将来刘守光投降,他们跟着刘守光一起投降,那也没啥地位,还不如现在趁着双发还在交战,顺势投降,这样的投降将来到了河东还是比较受重视的。
所以,刘守光还没投降的时候,他的很多大将都屁颠屁颠的投降了周德威,然后帮助周德威对付刘守光。
幽州城城墙高固,易守难攻,再加上刘守光一直乞求投降,所以幽州城愣是包围了大半年,也没有攻下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守光的乞降信可是一直都没停止,这让周德威也觉得这个刘守光不容易啊,但是接受投降这件事他周德威虽然是个大将,但是却不能做主,需要请示李存勖。
等到了公元91年,李存勖派他父亲给他留下来的顾命大臣,也是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张承业,前往幽州城下探查情况,慰问军官。
这个时候周德威就和张承业一起商量到底能不能接受刘守光的投降,虽然大家也知道很有可能投降仅仅是一个幌子,还是一个缓兵之计。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刘守光并不是一味的为了拖延时间而乞降了,在一定程度上他现在是真的着急了,因为梁军的援兵早就应该出现,但是这都被围了快一年了,但是还是不见一个援兵,他有点坐不住了。
于是他就派了一些人前往魏博找杨师厚,让杨师厚出兵援助他,但是他的使者刚刚出城就被周德威的人逮住了,还没有严刑逼供,刘守光的一干使者就把他们的任务和目的,以及幽州成内的情况,全部说了。
李存勖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给镇州的王镕写了一封信,说他现在在幽州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希望王镕能够拦截一下准备北上的杨师厚。
王镕拍着胸脯的就答应了,虽然他不是梁国的对手,但是拦截一下魏博的杨师厚勉强还是能够胜任的,此后杨师厚曾经出兵准备北上,就是被王镕拦住了!
而此时的幽州城下谈判也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张承业和周德威请示了李存勖之后,答应了刘守光的乞降,他也拍夜长梦多,但是要求就是刘守光必须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
可是就在周德威答复了刘守光之后,刘守光竟然做了一件十分大胆的事情,他趁着周德威防范松懈,带着一队骑兵冲出了幽州城,袭击了幽州东北角的顺州,顺州守将措手不及,很轻易就被刘守光攻下了城池。
至此,战争出现了从李存勖的平幽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转折或者说逆袭。
刘守光的这一招十分的果断和坚决,堪称是神来之笔,而刘守光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调动在幽州卢龙军境内的晋军,他则带着大军往东北方向跑!开辟新战场,重新开始新的战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