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灭蜀 (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的压力或者直接援助蜀国呢,因为很多人对于李存勖的这一次军事冒险并不看好,在他们看来,李存勖刚刚击败了梁国,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军事扩张,而且唐朝的经济很难供应大军征讨蜀国的军需物资。

    从这一点上来考虑,很多人都还在观望,但是没想到蜀国的王衍竟然会灭亡的这么快,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蜀国已经没有了。

    打了几场胜仗,郭崇韬搞到了不少的粮食,最起码现在他们打仗的话再也不用为军粮发愁了,虽然还不充足,只要是在路上再抢点,估计就差不多了。

    郭崇韬在打了几个胜仗和蜀国的军队交手之后,他认为现在的蜀国大军人心思动,不会死战,应该速战速决,不仅仅从身体上击败蜀国,更要在心理上击败蜀国,而且大军凭借着锐气,一鼓作气,蜀军肯定是望风即逃。那时候就能缩短战争周期,节省开支。

    郭崇韬和他的部下商量了之后,觉得这样做的话的确是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而且成功的几率很高,于是就准备实施。

    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消息,他们的先头部队竟然击败了蜀国的一支主力部队,其实说是击败了并不恰当,差不多就是望风而降之类的,看见唐军来了,立马就投降了。

    另一方面王衍还想着到了泰州能见到什么样的美女呢,他对于战争根本没当回事,他就觉得这是满朝大臣正在骗他呢,要是他真的信了,他觉得他肯定会在史书上被人嘲笑,于是一直硬着头皮往前走。

    终于走过了汉州来到了利州,利州很关键,四通八达,可以称得上是成都府的一个关键屏障。在这里王衍见到了从前线退下来的逃兵和传信的信使,他这才明白原来唐军真的打进来了,而且他的领土已经被占领了很多了。

    王衍看到消息被验证,他竟然没没有立刻不知所措,反而调度军官一副准备随时迎战的准备而且还放出狂言:“唐军来然来了,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大军的威猛吧!”

    此时的王衍可能觉得打仗应该是比找美女更好玩的一件事情,所以后来很多人在写这一次战役的时候喜欢把王衍写成是御驾亲征,其实只是半路上碰见而已,当然勉强也算是亲征的范畴。

    当时就有大臣给王衍建议说:“咱们大军的后方还在,只要是率领大军在利州前线防备唐军,那么我们凭借天险,唐军绝对不能深入,等到时间一长自然败退。”

    王衍觉得这个计策好,于是就派了三个大将,合称三招讨,招讨的对象自然就是唐军了,让他们这三个人带着三万大军前去迎敌。

    而王衍本人呢,则在后方饮酒赋诗,恶劣的战局似乎不能破坏他的心情,甚至还给了她不少的灵感。

    蜀国对于他们派去的三个招讨使还有三万大军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们觉得这一次应该能够制止唐军的步伐。

    但是事实上,他们又天真了,郭崇韬率领大军一阵猛冲,蜀军溃不成军,三招讨战败,这个消息传到了正在等待胜利消息的王衍耳朵里。他当时就震惊了,急忙带着他的美女和财宝往回跑,这一次也不需要别人劝他了,反倒是跑的比谁都快。

    跑到了河边,还把桥给拆了,就是为了防备后唐大军追上去,在路上还下达了诛杀三招讨的命令,但是此时的蜀国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

    三招讨的失败,蜀国大部分人开始对蜀国失去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投降上面,在他们看来趁着现在争取一个好卖价,才是最关键的。

    而这件事之后,郭崇韬也不单单利用军事力量进行打击了,他开始又向许诺地盘和财宝,让那些蜀国的藩镇投降。

    这一招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了,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不为自己好好打算一下,再说蜀国也没有很么值得怀念的地方,根本没啥归属感,对于这些藩镇领袖了来说关键是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至于谁当他们的老大,他们不太关心。

    在这个过程中就连王衍最信任的大臣王宗弼也开始像郭崇韬暗送秋波了,当时藩镇们都在考虑怎么才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于是都帮着郭崇韬打王衍。

    但是王宗弼不是,他在想着怎么把整个蜀国都送给郭崇韬,自己成了献国之人,那功劳可就大了。

    郭崇韬在后期基本上很少出动大军,反倒是在蜀国统治集团内部开始乱了起来,王宗弼率领大军直接进入了成都,软禁了王衍把国库里的东西全部搬到了自己家里,还假惺惺的告诉郭崇韬,府库已经封好了,等待着你去检阅统计呢。

    不日郭崇韬和李继岌进入成都,这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