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主李煜那样的一代词宗,顶多也就是个略通诗词的糊涂皇帝罢了。
后来李嗣源毕竟年纪大了,有一次病重,大臣们这才把立皇储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准备立李从荣为太子。
可是李嗣源对于汉文化也不是很精通,他一听说这要里李从荣为太子,那他就觉得这李从荣要是成了太子,那么他李嗣源去哪,难道跑回太原老家养老吗?
其实李嗣源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以为大臣们要立李从荣为太子,那么他就要退位,也就是意味着他不行了。所以他很生气,就没有同意。
而这件事李从荣知道之后,他也很生气,可能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这是要立李从荣为太子,李从荣为什么还生气呢?
原本李从荣在外面是干节度使的,手里面有兵权,但是现在他觉得要是他成了太子,他就不能再到地方上去了,他就必须要交出兵权,所以他把这当成了范延光等人要剥夺他的军权的一个阴谋,于是很生气就质问他们:“你们这是要拿掉我的兵权吗?我要是当了太子,那就只能被你们软禁在京城了,你们还真是好算计啊!”
这一句话一下子把想要讨好李从荣的范延光等人吓得半死,原本这件事就让李嗣源不高兴了,但是现在竟然李从荣也不高兴了,他这一次那真是两边不是人。
为了弥补他在李从荣心中的形象,范延光在朝中将积极为李从荣运作,让他成了全国兵马大元帅,军权在名义上最大化,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让李从荣原谅他,所以他很担心,他害怕将来李从荣当了皇帝之后,就找他秋后算账。
于是他就申请赶紧调到外面干个藩镇节度使,那时候就算是李从荣想要拿下他,那也要掂量一下,不敢轻举妄动,可是李嗣源不同意,在李嗣源看来,他就这几个能够信得过的人了,要是走了他咋办。
但是什么都已经阻挡不了他离开的决心了,他倾尽家财贿赂另一位权臣孟汉琼这才调到了外面,结果在李从荣的影响下,整个京城的官员都开始纷纷要求外调,每次递上去申请,要是能被允许,那就是一件大喜事,大肆庆祝,要是不被允许外调,就哭丧着脸,继续找关系递申请。
李从荣干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后,更加骄纵,每天出行身边都带着大量的护卫,骑着马在大街上跑,搞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制止,他可是兵马大元帅,而且还是将来的皇帝,所以很多人都惹不起他,开始躲着他。
这个家伙智商不是很高,额,这样说的话有点不公正,具体点,这个家伙政治智商不高,基本上把能得罪的高官都得罪了,他也不想想,就算是他是皇帝,难道他将来就靠着他自己治理国家,治理国家需要大臣,需要文人,可是就他身边的那小猫两三只能够治国吗?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将来要是治国那还是要靠那些老臣们。
可是这些老臣们基本上已经被他得罪完了,所以很多人都要求调出去,不准备在京城混了。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家伙的确是个政治白痴,脑子的构造实在是比较简单。
这还不算,它不仅仅和大臣们处不好关系,他和他的兄弟们关系也不好,因为李从荣这个人比较轻佻,不稳重,这一点他的弟弟李从厚完爆他,李从厚虽然比他小,但是老成稳重,看起来比较牢靠,而且人品也好,和朝中大臣们关系也不错。所以李从荣一向把他的弟弟当成心腹大患。
还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姐夫石敬瑭,他和石敬瑭之间的也是势同水火,那感觉就是有你没我,所以石敬瑭觉得不能再洛阳等死,于是就申请到外面当节度使,李嗣源对他很信任,于是就把他派到了河东,也就是后唐兴起的地方,就任河东节度使。
至于和他的干哥哥李从珂,那完全是没交情,见面不打架就不错了,打招呼也直接省了,你们说就这么个家伙,可以说真真正正的“寡人”“独夫”了,就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还好,当了,那后唐也是死路一条。
后来有一次李嗣源病重,李从荣进宫来探视,其实是想让李嗣源把皇位传给他,因为现在他还没有成为太子,还不具备法定的继承权,他最怕的就是他的父亲在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李从厚。
但是李嗣源却完全忽视了他,他觉得没意思,就走了出来,但是还没走多远,李嗣源昏了过去,宫内哭成一片。李从荣以为李嗣源那个老家伙死了,于是赶紧回去点齐兵马准备进宫登基称帝。
可是他没想到他走不久,李嗣源又醒了过来,可是因为这个家伙平时得罪的人多,所以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