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方法,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啥的都来了。李从珂觉得这一次应该是没啥问题了,毕竟这么多的措施要是还不能收集到足够的钱财的话,那么这个京城富庶也就是浪得虚名了。
但是事实上,他还就真的搜集不到钱财了,有关的部门和官员,千方百计搜刮民脂民膏,最终也才收集到了六万缗,加上之前收集到的了也就是十来万的样子,这远远达不到预定的标准。
不过钱虽然没收上来多少,可是老百姓们却遭了殃了,李从珂看着六万缗钱,很生气,他觉得这是在敷衍他。
于是就把那些迟迟不交钱的人全部关到了监狱里,结果京城的巡使监狱竟然关满犯人,官吏们整天催着百姓们交钱,在这样的乱世,有钱的还好说,没钱的咋办?所以很多人就上吊死了,或者投井死了,一了百了。
老百姓们惨了,可是那些拥立李从珂进入洛阳的军士们却是一脸的骄傲,一方面他们是拥立功臣,没有他们那就没有李从珂的皇位,另一方面,按照皇帝说的他们每个人都有很丰收的赏金,这一点让他们每天都感觉美滋滋的,人生只需要一次投机,那一辈子就能享清福了。
可是这些军士们的表现,在老百姓看来,却是恶心透了,于是就聚在一起骂这些军士:“你们这些人为皇帝打仗,立功,流血卖命真的很不容易,但是这是皇帝的事,为什么要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胸挨鞭子背挨棍子,还要出钱给你们做赏钱,你们这些人还自以为是的洋洋得意,难道就不觉得愧对这天地吗?还要脸吗你们?”
那些军士懒得和这些人一般见识,他们想的就是皇帝赶紧把赏银发下来,他们也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那时候,无奈之下,从宫外不能解决财政问题,那就只好从宫内解决了,皇帝还有个内库,里面珍藏的都是好东西,或者是各道进献的财物,基本上属于皇帝的小金库,但是这个时候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李从珂把这一笔钱也全部拿了出来。
随后后宫的妃嫔们,听说了这件事,也都积极响应,曹太后和王太妃(花见羞)把自己平时用的器皿服侍还有戒指、手镯、耳环之类的全部拿了出来,而后宫的那些人也都是有样学样,把自己的东西贡献了出来。
可就算是这样,最终也才凑出来了二十万缗钱,距离预订的五十万缗钱还差着三十余万缗呢,现在基本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是钱真的是没有再多一分了。李从珂很着急。
那时候在皇宫中已经有了大学士值班制度,但是那时候的大学士权力并不能和明朝的时候那种大学士相提并论,当天晚上值班的事李专美。
李从珂把他叫了过来,就问他:“你的能力天下共知,都知道你是一个以能力出众而闻名的人,但是现在你竟然连五十万缗钱都给我凑不齐,你还留着你的才干想要干啥去,我要你有啥用?”
李专美一听,知道皇帝生气了,但是并不是一定真的怪罪他,可能只是心情不好找他发泄一下,于是他就赶紧谢罪:“我其实很笨的,只是陛下对我太看重了,提拔我超过了其他人,我感到汗颜,但是赏赐军队的财务不足,那并不是我的责任,我其实也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长兴年间(李嗣源时期的年号,那时候蜀地**,兵事稍多。)上次比较频繁,所以士卒们都很骄纵,他们觉得不费力就能得到很多的赏银,而且朝廷也不敢得罪他们,在加上要给皇帝修陵墓,还有支付军费,国库于是就没钱了,而且就算是咱们有钱,你也不能满足那些贪得无厌的士卒们。
说起来,虽然庄宗那会因为吝啬结果亡了国,但是也不是说一味的重赏就不亡国了,治理国家,管理军队应该靠法律和规章制度,陛下你要是不改革,恐怕咱们还会走上之前的老路啊,过度压榨百姓,那时候闹起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现在国家就这么点钱了,我觉得只要是能够平均的分配给军士们,那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真正的履行当时的承诺。”
李从珂本来正陷入了困顿,被李专美这么一忽悠,立刻就觉得说得有理,于是就按李专美刚才说的做。
一开始就跟着他混的,还有在凤翔城下临阵倒戈的,一个人给七十缗钱,后来投靠的一个人给二十缗钱,而京城的这些人等到他打进了洛阳这才归顺的,也就是没有为他卖命的,一个人十缗钱。
这个赏赐标准一发布,很多人不干了,个个贪得无厌,都不满意,于是就编造了一个算是歌谣吧,说的是:“除去菩萨,扶起生铁。”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