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欲不能当契丹的皇帝,那么耶律德光也在河东呆不下去了,契丹后方一乱,在前线的契丹兵那就不足为虑了。
这个提议,李从珂是十分的赞赏的,但是他身边的那帮大臣却不这样想,他们觉得这件事有风险,万一干不成,那就弄巧成拙了。
结果这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讨论出来个结果,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其实上面我们说的这个提议,就算是最终不成功,难道还还比李从珂举族自焚这个结局更差不成?
当然我们是现代人,对于历史能够总揽全局,当时受于时代的限制,又不能预示未来,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是李从珂最后一搏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可能还有人说,李从珂手下还有很多的部下,怎么能说连最后一搏的能力都没了呢?
李从珂现在手下有不少人不错,但是这些人真的和他李从珂一心吗?这都要打个问号?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赵德钧,此时的赵德钧就准备乱中取利了。
他带着他的主力按照李从珂的安排前去救援张敬达的晋安乡大寨,但是在路上赵德钧却走得很慢,一边走还一边给李从珂写信,说他这边人少将微,能不能把路上的小部分军队都统一交给他赵德钧掌管,只有统一了力量,才能集中全力营救张敬达的军队。
李从珂一听,的确有点道理,于是就下令沿途的军队都要听从赵德钧的差遣,其实赵德钧集结大军并不是为了营救张敬达,而是为了自己造反聚集能量。
在一路上兼并了很多的小股部队之后,赵德钧觉得还不够,他开始打范延光的主意,魏博兵多将广,要是能够兼并这一支军队,那么赵德钧的势力就能急剧膨胀,就拥有了一战之力。
不过很可惜,范延光已经看透了赵德钧的心思,他也防备着额赵德钧兼并他的部下,于是带着大军迟迟不和赵德钧的大军合兵。
赵德钧也就在半路上一直拖延,兼并范延光只是他的一个目的而已,并不是全部的。他在另一方面还趁着这个机会向李从珂要好处,比如给他的儿子要个承德德军节度使。
但是李从珂最终还是没答应,因为他心里也有担心,他也怕赵德钧不和他一心,想要想石敬瑭一样,也想当皇帝。
赵德钧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兼并范延光的军队也没能得逞,他心里十分不高兴,于是就让他的儿子赵延寿拿着耶律德光曾经送给他的礼物献给李从珂。骗李从珂说:“赵德钧想要而后耶律德光谈一谈,双方罢兵,让耶律德光不要再搀和中原的事情。”
可是实际上赵德钧却是在和契丹密谋,想要让耶律德光扶持他做皇帝,他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和石敬瑭的行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性质上更为恶劣。
此时的李从珂已经被吓破胆了,整天忧心忡忡,每天借酒浇愁,但是却只能是愁更愁,有人劝他赶紧到前线会一会石敬瑭,结果李从珂却带着哭腔道:“可别再说石敬瑭了,他让我心胆都掉在地上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李从珂虽然没胆子到前线去,但是却实施了不少的措施,只是这些措施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很小。举个例子,李从珂下令在天下征集“义兵”其实就是强拉壮丁,然后还要各地征召马匹一类的。
这件事搞的很大,当时后唐统治区内基本上都为这件事忙了起来,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样子,这让李从珂觉得这一次或许能够拯救局面,但是事实上等到了最后统计战果的时候,才发现这一次原本规模很大的行动得到的成果却是极其可怜的。
最终得到“义兵”五千人,“战马”两千匹。这点东西对整个战局来说可以说根本没啥影响,但是对民间却是影响极大,逼死了不少人,当然也让很多的中下层官吏塞满了腰包。
可以说这一次的行动让李从珂失去了大量的民心,但是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算是干了一票赔本买卖。
也就在这一段时间,耶律德光找石敬瑭谈话,准备给是石敬瑭压压担子,于是就对石敬瑭说道:“我看你器宇轩昂,气量宏大,真像是个中原的国主啊,我想让你做中原的皇帝,你觉得咋样?”
听了耶律德光的话,石敬瑭只觉得着幸福实在是来的太突然了点,他根本没有准备好,这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这怎么讲就要让他石敬瑭做皇帝呢?
其实这件事也很正常,没什么好费解的,石敬瑭之前就和耶律德光说得好好的,只要是他当了皇帝,那么就立刻把幽州一带的土地割给耶律德光,而且还每年给供奉,所以石敬瑭当皇帝就成了耶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