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章 范延光叛变(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现在他已经是王爵了,又是强大的藩镇节度,在民间和朝廷里面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威望,而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到底要不要造反呢?这是一个问题。

    也可能是这个问题纠结的了,范延光生病了,他生病之后,就不用在纠结了。因为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帮他做出了决定。

    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孙锐,他还找了一个帮手就是澶州刺史冯晖,这两个人一商量就把重病中的范延光控制起来了,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但是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赶紧让范延光造反。

    范延光对于孙锐的逼迫,特别是算卦大忽悠的忽悠,基本上没啥抵抗力,结果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孙锐的提议。

    范延光正式扯大旗开始造反,石敬瑭一听说范延光造反了,很担心,不过这时候他手底下还是有点人的,例如在晋安乡大寨中杀死了张敬达投降的杨光远,石敬瑭就让他带着大军进攻魏博,平定叛乱,另一方面还让他的妹夫杜重威发兵联合杨光远一起讨伐魏博,声势非常大。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讲一个人,这个人是属于石敬瑭阵营,石敬瑭让他和杨光远一起讨伐范延光,但是没想到,这个家伙被范延光这边的人忽悠走了。张从宾也扯大旗响应在魏博的范延光。

    虽然我们主要讲的是范延光的叛变,但是不论是影响上面,还是在对石敬瑭造成的伤害上,张从宾造成的影响都比范延光要大。

    张从宾造反之后,就把石敬瑭的儿子,石重信杀死了,这一下他和石敬瑭之间算是不死不休了。

    杀死了石重信之后还没完,张从宾带着大军又杀到了洛阳(这个时候石敬瑭已经把搬到了汴京),逮住当时的洛阳留守,也是石敬瑭的儿子石重乂,又咔嚓了,可能张从宾觉得反正杀一个是杀,杀两个刚好能够凑到一双。

    在洛阳祸害了一阵,张从宾带着大军继续赶往汴州,逼迫重要关卡汜水关,随时准备进入汴京。

    这让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刻下令他的妹夫杜重威率领大军先把魏博那边放一放,赶紧回援汴京,进驻汜水关,随后又派禁军五千前往汜水关。

    不久张从宾开始进攻汜水关,只要是张从宾拿下了汜水关,汴京那就成了张从宾的囊中之物,石敬瑭的局面就危急了。

    石敬瑭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听到了消息之后,就开始准备逃亡了,穿上了军装,备好了战马,他不是要亲征,而是要赶紧跑回太原,现在也就太原能够给他一点安全感。

    这个时候桑维翰又跑出来了,他死死的劝住石敬瑭,为石敬瑭分析利弊,最终石敬瑭拗不过,只好再等两天,可是他却没放松戒备,还是随时还准备逃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滑州也发生了兵变,原因很简单,当时到处都在发兵围剿魏博,滑州就是前线,所以很多的军队都聚集到了滑州,但是这些军队之间互不隶属,在管理上就出现了问题,最终演变成了恶性事件。

    在混乱中,杨光远的部下劝杨光远赶紧称帝,和范延光联合,先赶走石敬瑭再说,但是杨光远果断的拒绝了这一提议,要是杨光远真的接着造反了,估计中原就又乱起来了。杨光远没同意造反,很明显他还是有点忧虑,这一点忧虑刘知远帮他说了出来。

    石敬瑭看到中原乱了,就想跑,石敬瑭问他的大将刘知远该咋办,刘知远很淡定的说道:“咱们内外只要不慌,你是有皇命在身,上天会眷顾你的,这些反叛根本成不了事,再说我们结好契丹,到了关键时刻。只要契丹大军一来,任何的叛乱和反抗都是土鸡瓦狗一般。”

    刘知远就把当时石敬瑭的优势说了出来,一个是内外基本上已经同意了口径,战斗力也基本上统一了,本身就拥有不俗的势力,此外他还有强援,契丹在关键的时候应该还是愿意帮助这个对他称臣称儿的石敬瑭的。

    石敬瑭听了刘知远的分析,这才放下心来,开始慢慢的等着各路消息,石敬瑭运气就是不错,这件事之后,就很多的好消息就来了,首先就是孙锐的大军被杨光远打败了。

    不过这个孙锐也算是自己找死,这是打仗,但是他还带着数十个歌姬,他出发的时候,前面搞的很排场,后面有人扇扇子,前面有人举个盖子为他遮阳。这搞得好像是春游一样,倒不像是在打仗。

    结果到了战场上,杨光远一看孙锐就笑了,他知道这个家伙没能力,所以脑袋一动,就想了一个点子。派一队人马引诱孙锐的大军追击,这一次也不设埋伏,直接就在孙锐大军追赶的半路上,趁着孙锐大军过河的时候,杨光远带着大军把孙锐的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