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章 一镇抗契丹——安重荣(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瑭拼一把,这让石敬瑭也十分的感动,于是石敬瑭做了皇帝之后,就把镇州的成德军交给了安重荣。

    自从幽州一代割让给了契丹之后,镇州就成了对抗契丹的前线,契丹一旦南下,面对河北一带平原开阔,根本没有险关和地形可以防守,契丹完全可以直接南下。

    所以此后的日子里,安重荣和契丹人打交道比较多。他虽然是个武将,但是和别的武将不一样,不管咋说,安重荣小时候还是读过书的,所以他打仗很厉害,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

    一般的武将在地方上当了守牧官,基本上不管事,就把一个州或者一个镇的大小政务全部交给自己信任的文人,这样一来文人和大小的官僚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欺负那些武官们没有文化,就攒劲的忽悠,这一点就不用举例子了,大家肯定能想象的到,什么横征暴敛,什么卖官鬻爵,只要来钱他们就干。

    就算是每年的税收,这些官员们也要截留一部分,至于贿赂贪污之类的更是没人管,那真是贪官们的幸福时代啊。

    但是这一套在安重荣这里行不通,他对这一套很熟悉,他的手下忽悠不住他,所以当时在安重荣的手下工作还是十分艰难的,要是有了什么诉讼,他一定会反复调查,整的没有人敢徇私枉法,而且很多时候安重荣就能直接审理作出判决了。

    至于百姓的赋税和府库里的盈余,手底下的这些官员们根本不能插手,要是在一般的藩镇,别说府库里的盈余,就算是百姓的税收,过手都要刮一层,但是在镇州,这种事却没人敢干。

    说到安重荣善于处理诉讼,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十分的有名,我印象中在很多的讲述中国古代智谋或者小故事的书籍,都曾经收录过这一个事迹。

    说的是曾经有对夫妇来到衙门,哭着喊着要告他们的儿子不孝顺,这个罪名在当时是很大的,真要是严重的话那要是砍脑袋的。

    所以安重荣也很上心,就亲自审理,安重荣问了半天,但是没有问出来什么,那一对夫妇说他们的儿子不孝顺,但是到底哪里不孝顺,嘴里也说不出来,到是那个妇人嘴里一直骂骂咧咧,安重荣看到这里,心里就有了计较。

    他猛地抽出自己的配剑,对那一对夫妇说道:“既然你们的儿子不孝顺,那么就把他杀死吧,我作证,不追究你们的责任。”

    那个父亲一看面前明晃晃的宝剑,再看看安重荣不像是开玩笑,一脸的郑重,这个父亲当时就继续对着安重荣磕头,一边磕头还一边哭,一边哭还一边说道:“这是我的儿啊,怎么忍心啊,大人饶命吧!”

    那个妇人一见孩子的父亲不愿意杀那个孩子,一把夺过安重荣的佩剑,当时就要砍死那个儿子,那个儿子也不傻,看见那个妇人来追赶他,急忙跑。

    那个妇人手里提着剑,满院子的追着那个儿子,一边追还一边骂骂咧咧的。

    看到这里,安重荣笑了,于是就命侍卫把那个儿子救下来,顺便还把那个妇人拉了回来。

    经过询问,安重荣得知那个父亲的确是儿子的父亲,但是那个母亲却不是亲生母亲,而是继母。

    得到了真相,安重荣十分生气,大声斥责那么妇人,让他赶紧滚出衙门。

    那个妇人吓得不轻,急忙站起来就往回跑。但是这时候安重荣拿起弓箭,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那名妇人应声而倒。

    安重荣怒哼一声,摔下长弓,就到后院去了。

    这件事流传度还是很高的,后来还有人把这件事安到别人身上,把属于安重荣的智慧给了别人,但是这也算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借鉴,以后大家见到类似的版本,只要是知道这件事的真正主人公是安重荣就行了。

    这些都是好的,安重荣本身是一个武夫,所以他的心里,还是一个比较蛮横的人,而且从上面他投靠石敬瑭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而且还表现出了一丝的枭雄气质。

    所以这个家伙绝对不是一个老老实实甘居人下的主,他的心思宽广着呢。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也是是有名气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句话和当时陈胜吴广起义起义时的那句口号差不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我们能看出来,安重荣说的这一句更加的高深,之前陈胜吴光仅仅是提出了疑问:“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吗?”他们提出了这个疑问,但是却没有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回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为皇帝,为王侯将相。

    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