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一镇抗契丹——安重荣(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大臣,在城外迎接李从珂,这让李从珂对他的感官非常好。

    不久就把他调到了南边做山南东道的节度使,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

    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对于也是一拉拢为主,并没有挪他的位置,还给她加了几个誉衔,总的来说对于安从进还是不错的。

    安从进也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石敬瑭一朝造反的人多,其实很多人分析起来原因,很大的一点,就是石敬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因为当时石敬瑭和李从珂之间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谁也没想到石敬瑭竟然能胜利,而且还是一路闻风而降,这让很多人觉得,只要是造反不管实力多大,那就能胜利。皇帝就是胆子大的人来当的。

    所以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很多的藩镇开始造反,但是这里面值得说的我觉得也就是一个范延光和安重荣。

    而安从进这个和安重荣的基本上能够放到一块。安从进自从范延光造反的时候,就想着造反的,因为当时范延光造反了,但是却没杀头,这让安从进心里有了一丝侥幸,那就是造反也不用被杀头,大不了就是告老还乡。

    所以他大量的招兵买马,广屯财物,要是有南边的藩镇或者附属国送了一些贡品给朝廷,只要是经过襄阳,必然要被安从进截留下来。

    安从进在襄阳做事还是十分嚣张的,但是他距离汴京也是比较远的,也是出于边疆地带,所以石敬瑭也不敢随便的动他。

    其实安从进和安重荣相互勾结,想要一起造反,这件事按石敬瑭是知道的,所以他就想给安从进换个地方,这样一来安从进就没有了造反的根基,那也就没啥搞头了。

    石敬瑭想把他调到青州,就传信给安从进商量,问问他愿不愿意,安从进就是嚣张,他说道:“要是你能把青州挪到汉江南面,那么我就去青州。”言下之意很明显,他除了襄阳哪也不去。

    石敬瑭最终一笑了之,并没有收拾安从进,其实石敬瑭也无奈,当时国家不能乱,虽然现在和契丹关系还不错,但是只要是中原一乱的话,契丹就有可能顺势拿下,失去了幽州一带,晋国根本没有可以阻挡契丹的天险和屏障,就一个黄河基本上没没啥作用。

    安从进和安重荣这两个人比起来,还是安重荣更让石敬瑭重视,就在安重荣有造反迹象的时候,石敬瑭还是选择到魏博去监视着安重荣,只要是安重荣敢造反,他就能立刻镇压。

    但是这时候宰相和凝出来了,他问石敬瑭:“你走了,安从进必然造反,那时候该咋办。”

    石敬瑭和和凝商量了半天,留下了很多盖了玉玺,但是上面没有任何内容的圣旨,交给当时的郑王石重贵。只要是安从进敢造反,石重贵就用这些圣旨调兵遣将镇压安从进。

    因为安从进造反比安重荣造反要一点,所以我们先来说一下安从进造反的过程。

    安从进听说石敬瑭去魏博了,当即就举旗造反了,石重贵听说之后,不慌不忙的按照石敬瑭走之前吩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办了起来,下令大将讨伐安从进。

    安从进造反一路北上,但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只好转战别处,但是还没走多远,他就碰见了朝廷的征讨大军。

    安从进觉得这才刚刚造反,还没有攻城略地呢,为啥朝廷的大军就来了呢,这不科学啊?

    结果就在他还在惊异朝廷大军神速的身后,又被大火烧了一把,结果仗也不打了,反也不造了,赶紧逃回了襄阳,随后高行周率领大军围攻晋阳。

    其实安从进而后范延光造反的过程我觉得还是有点类似的,都是一来是就被打败,随后开始进行城防攻守战。

    但是他没有范延光幸运,范延光城高粮多,但是安从进囤积的那点粮食没够用,勉强坚持了一年,城里面没吃的了,安从进知道自己投降之后也是一死,还不如现在自杀,还能保全体面。

    于是学了一把李从珂自焚而死。随后城破后他的长子和部下一共四十三人全部被砍了脑袋,安从进造反失败。

    另一方面安重荣听说安从进造反之后,立刻也举旗造反,安重荣带着数万大军赶往邺都,也就是兴唐府,魏博一带。

    安重荣的口号也是比较响亮的,朝见天子,问清楚为什么皇帝要对契丹称臣,洋洋大中华为何要对蛮夷称臣。

    石敬瑭才不管他打的什么旗号呢,立刻就派他的妹夫杜重威前去镇压安重荣,其实安重荣的能力要超过杜重威,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安重荣手下又出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