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章 后晋和契丹第三战(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搜刮多年的美女财宝跑了回来。

    这让石重贵吓了一跳,恒州边防,那可是重中之重,但是现在节度使却一声不吭的跑了回来,要是契丹方面真的出兵,那还不真的完蛋了。

    于是急忙派了一个人去恒州顶着,就把中原的一个藩镇交给了杜重威,在这件事中,桑维翰等人就提出杜重威不行,应该趁机把他拿下,不然的话将来必生后患。

    但是没想到就算是杜重威做出了擅离藩地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石重贵还是赦免了他。

    这基本上就是杜重威的整个人生的一个小缩影,从这几件事基本上就能把这个家伙看个差不多。

    下面我们接着说第三次战斗,本来在第二次战斗结束后,后晋方面曾经给赵延寿写信,让赵延寿赶紧回来算了。不要跟着契丹在哪混日子了,没什么前途的。

    赵延寿是耶律德光面前的红人,怎么就打了几场败仗就投降后晋呢,再说后晋方面虽然欢迎他投降,但是待遇肯定是没有在契丹这边好,这边耶律德光重用汉人(虽然耶律德光并不信任汉人),赵延寿还是混的风生水起的。

    于是赵延寿就把这件事给耶律德光说了。耶律德光也不相信赵延寿会投降后晋,于是就一笑了之,但是没想到赵延寿却又在这个基础上想出了一个计策。

    赵延寿对耶律德光汇报了一下,耶律德光觉得十分不错,于是决定实行。这个计谋的主要一点就是赵延寿假装投降,然后吸引后晋的大军前来,随后耶律德光呆着契丹的主力将后晋的大军包围住,围攻歼灭。

    耶律德光听说了这一个计谋,觉得很好,于是他又进行了补充,比如为了增加吸引力,搞得更加真是,耶律德光哈还让临近的几个州也全部跟着赵延寿一块投降,他们就不信石重贵这个现在已经有些膨胀的家伙会不上钩。

    果然石重贵听说了这个消息,又看了赵延寿“情深意切”的回复,觉得这件事成了,赵延寿一定是觉得契丹没什么前途要跟着后晋混了。

    其实后晋这时候实在是太高估自己了,之前后晋觉得再打下去遭殃的还是后晋,所以就准备和契丹议和,毕竟当时后晋天灾人祸连绵不绝。

    但是耶律德光当时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是议和也行,但是要割让镇州和定州给契丹,不然的话免谈。

    谈判这件事本来就是你漫天要价,我坐地还钱的事情,但是后晋的使者很有个性,一看耶律德光口出狂言,也不谈了,立刻就回后晋找石重贵汇报情况去了。

    石重贵听了使者添油加醋汇报的情况之后,也很生气,就想给契丹一点颜色瞧瞧,也没有想过再次议和。

    但是事后耶律德光曾经亲口说过:“要是晋朝方面再来一次,我就答应他们议和了,南北也不用再打仗了。”当时真正对契丹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言归正传,石重贵等人都相信了赵延寿的投降,于是就准备派人去接应赵延寿,只要赵延寿一投降立刻接管北方数个州,随后顺势收服幽云十六州,甚至可以考虑直捣黄龙,击溃契丹。

    这一次要是顺利的话,总的来说危险不大,但是功劳却是不小,于是这样的好差事又落在了他的姑父身上,石重贵把这件事交给了他的姑父来办。

    但是他却不知道,现在虽然名义上石重贵他还是皇帝,但是拿他当皇帝的人已经不多了,杜重威就是一个,他觉得石重贵没啥了不起,对自己还不是恭恭敬敬的,他也想当皇帝,但是能力不足,但是只要是有机会他就想取而代之。

    还有一个人叫做刘知远,他当时驻守在河东,兵强马壮,但是却是只扫个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他仅仅把进攻自己契丹大军赶了回去,至于河北那边,他懒得管,更不想管。而石重贵的安危,是死是活跟他关系也不大(石重贵猜忌他,他和石重贵之间关系比较恶劣。)

    杜重威带着大军,但是我们上面也知道了他这个人胆小懦弱,但是却是一个窝里横,纵观他在这一场战争中的表现,他干的做多的也是做出名的就是一件事:求援兵

    他不仅自己找石重贵要援兵,而且还发动他在经常的关系,先石重贵建议调出援兵,结果这一下子就把整个后晋的大军全部掉了过去,就连石重贵守卫皇宫的侍卫基本上也掉去了,后方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防备力量了,举全国之力,石重贵全部交给了他这个最信任的姑父。

    但是他没想到他的姑父却是想着背叛他,杜重威带着大军到了前线,但是一听说契丹兵来了。这几十万大军竟然退了,好吧,就算是不打,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