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进入中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被人劝住了,因为当时史弘肇在泽州,他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泽州,而是整个中原,只要是史弘肇在那么那些陕州还有晋州投降刘知远的人,他们就有盼头,觉得刘知远没有放弃他们。但是史弘肇一走,这些刚刚投降的藩镇,心里很定会担心。

    所以在这里史弘肇就发挥了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很关键,但是刘知远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于是就去派人问史弘肇。史弘肇说:“都到这一步了,军队势如破竹,此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这个意见基本上和刘知远和大臣们商量的差不多,于是刘知远下令史弘肇猛攻泽州,拿下泽州之后充当先锋迅速南下。

    不久,史弘肇招降了城内守军长官,泽州城顺利拿下。

    和泽州息息相关的一个地方叫做河阳,当时武行德已经占据了河阳,但是他还没有派人和刘知远联系,但是契丹方面镇压起义的大军已经来了,带队的就是曾经勒索过赵守礼的奚王拽剌。

    河阳这一块契丹的军队还是很多的,听说河阳有难,周边也有人援助,但是很遗憾的都失败了,而武行德在城内也想主动出战,但是也失败了,无奈之下只好固守成池,不敢再出战了。

    拽剌一看武行德不行了,就准备攻城,但是他身边的谋士却不同意,对拽剌说道:“现在契丹主力已经跑了,你就算是得到这个城池又有啥用,再说了,现在就算是死一个人都算是咱们的损失,觉得很可惜,更不用说毁灭一个城池了,咱们还是围而不攻吧。”

    拽剌对于死多少人不是很有感觉,但是他知道耶律德光已经死了。北方的契丹有点乱了,他不想把自己耗损在中原,他也想回到契丹。

    过了几天,泽州失守的消息传来,拽剌和他的汉人谋士们一商量,决定还是先撤,保存实力最终,于是当天就退守怀州,随后直接往北跑,准备全部撤回契丹。

    而此时史弘肇带着大军进入河阳和武行德会师,武行德也是很感激史弘肇的,要不是史弘肇契丹绝对不会这么快撤兵,所以武行德宣布归顺刘知远。

    的到了河阳,基本上后面的路基本上就好走多了,而此时京城也是发生了“地震”。

    可能耶律德光的舅舅萧翰大家还记得,这个人在耶律德光走了之后,就成了中原的留守,但是刘知远率领大军南下的时候,他也很担心,他也不想被留在中原,于是他就准备扶持一个政权,他自跑回北方去。

    当时“花见羞”和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益都在洛阳,于是萧翰就任命李从益为皇帝,但是得到消息的“花见羞”王淑妃,却很伤心,王淑妃是个聪明人,他根本不想儿子做这个傀儡皇帝,更不想做这个时候的替死鬼一般的傀儡皇帝。

    但是契丹的命令他不敢不从,安置好了这些,萧翰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一大摊子留给了“花见羞”这一对孤儿寡母。

    据说在李从益登基的时候,文武百官跪拜高喊万岁,但是“花见羞”却说:“我们母子二人孤儿寡母,现在被你们推到这个位置上来,那是要祸害我们全家啊。”

    等到萧翰走了之后,李从益和他的母亲还有那些文武大臣们开始商量怎么才能解决刘知远的问题。

    本来按照“花见羞”的建议,应该直接向刘知远投降,现在就从皇宫里面搬出去,然后给刘知远写封信,让他赶紧进入中原当皇帝,而李从益自称王。

    但是当时的李从益毕竟年轻,他觉得他和刘知远可以一战,毕竟他觉得他是皇帝。天下共主,而还有很多投机大臣,也支持李从益和刘知远交战,这些人纯属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知道如果李从益抗击刘知远胜利了,那么他们这些主战派就是大功臣。

    要是失败了,那担责任的就是一个李从益,和他们关系并不大,按照以往的规矩,新皇帝到了中原,是不会处罚旧臣的。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李从益还下令调集高行周和武行德和他一起抗击刘知远,但是这两个藩镇一个都没来,这个时候李从益才开始看清楚现实,他已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所谓的天下共主,也没人承认。

    此时花见羞对大臣又说了:“我们母子被萧翰逼迫,本应去死,但是你们没罪,还是赶紧迎接新的君主吧。”

    但是大臣们一个个都不愿意离开,都主动要求和“花见羞”母子同生共死,很多人都建议,只要固守京师一个月,北方契丹就有援兵到,但是“花见羞”并不看好这一点,他还是主张赶紧投降,他的意思就是把生死全部交给了刘知远。

    最终大臣们无奈,只好听“花见羞”的,李从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