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章 短暂的皇帝生涯(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号就是敲击寺院里面的大钟,只要钟声一响,就开始行动。

    这一天,原本就一切正常,但是突然传来了一阵钟声,悠扬的声音传出去很远,一时间整个大营都乱起来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好好的敲什么钟。

    但是这个声音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信号,于是在钟声的集合下,几十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此时不好意思在称呼他们为伪军了。)

    这些人杀死看门的契丹人,冲进了武器库,随后积极组织其他的伪军和普通百姓,把它们全部武装起来和契丹人一起做战斗,给他们分发武器。

    很快的时间内,本来几十个人的暴动,就演变成了全程的暴动,麻答听见外面的打斗声,急忙出来看一下,结果把他吓得不轻,他还以为刘知远的大军来了,装上金银珠宝还有家眷奴隶就直接开始跑了。

    可以说汉军旗开得胜,暂时取得了优势,但是后期麻答等人反映过来就带着契丹兵开始反攻汉军,对汉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此时冯道等人就出场了,虽然这些人都是文官,打仗不行,但是声望很大,特别是冯道,这妥妥的是个官神啊。

    所以这些守城的汉军一看大官们都来了,一时间士气高涨,连着打了几个胜仗,随后当地的百姓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始痛打落水狗,契丹再次成为过街老鼠人见人打。

    无奈之下,麻答只好继续往北撤,基本上对于中原没有什么威胁了。

    赶走了契丹,这才是个开始,风道等人开始四处招募安慰百姓,毕竟百姓才是一个地区的根基,算是统治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冯道等人的名声传遍了百姓和士兵们中间,可以说在短时间他们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巅峰,于是很多人都推举冯道这个官神为节度使,让他当大领导。

    但是冯道却不愿意,其实分析冯道,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官神,历经数朝不倒,就是因为他识时务,而且懂进退,这样的人物只要是运气不太差,基本上都混得不错。

    冯道说道:“我是个书生,只能上报奏事,至于选择节度使留后还是要一个能打仗的吧。”

    这句话就暴露出了冯道这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十分的准确的,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这个人,还是更愿意务虚,他这个人精通道家精髓,这一点咱们后面还会专门说,这里也就是仅仅随便提一下。

    这件事之后,武将们按照功劳大小给刘知远写了一封奏报,给刘知远要点援兵,顺便要点正式的封赏,毕竟他们虽然打走了契丹,但是要是不能的到刘知远的承认,那他们就是一帮乱民。

    而刘知远也算是明事理,就把他们全部封官加爵,而冯道等人也是调回了京城,还是在朝廷继续当大官,冯道官神之称我觉得名副其实啊。

    这件事算是刘知远同意中原故土的时候意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当时只要是有选择,基本上没有人人愿意跟着契丹混日子,所以刘知远统一中中原的事情,干的还是很顺利的。

    当时唯一让他揪心的就是一个杜重威,至于杜重威,我们在上面也简单的说了一下,他原本是投降了刘知远,但是后来杜重威有勾结契丹,准备进攻刘知远,但是刘知远也算是一个人物,而且那时候的刘知远已经基本上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所以杜重威基本上处于被挨打的状态。

    至于杜重威勾结的契丹人,也被汉军打了回去,后续的援兵听说前面的失败了,也撤了,不管杜重威了。

    杜重威肯定是后悔的,好好的一个藩镇不做,偏偏还做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的确是让人生出鄙视。

    最终刘知远亲自进攻杜重威,杜重威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出来投降,但是刘知远为了让杜重威投降,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让步的,例如他就许诺不杀杜重威,结果这个大汉奸,又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这一段时间不长,但是也让刘知远名声受了点影响。

    在地盘上基本上同意了,但是还没完,统一了不一定是掌控了,在当时中原大地上还有很多的其起义军,有的真的是打契丹的,但是很多人确实趁机发动起来做强盗的,于是接下来刘知远的任务就是肃清盗贼。

    这里面有一个人很有名,叫做苏逢吉,刑法严酷,只要是敢跑出去当盗贼的,那就是连坐,因为整个政令,据说一口气杀了十七个村子的百姓,全部是屠村。

    当时苏逢吉实宰相,办事很有主见,但是很多时候都是随心所欲,自己想到什么就怎么办,随意性很大,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效率高。

    他除了残酷,还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