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 短暂的皇帝生涯(下)(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知远为了尽快的恢复中原的统治秩序,用重刑威慑百姓和那些在山中组强盗的乱民们,的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杀了很多人,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冤枉的,这也表现出了刘知远比较残暴的一方面。(精彩小说就到 https://ᴡᴡᴡ.sʜᴜʙᴀᴏᴇʀ.ᴄᴏᴍ 无广告纯净版)

    后来因为契丹进入中原的时候,把中原的战马啥的全部抢走了,据说契丹方面把中原两万匹战马全部拿走了,赶到了契丹。

    两万匹马基本上算是当时后晋的骑兵主力数字了,所以没了这两万匹马,后汉刘知远就算是称帝了,没有骑兵在对契丹作战的时候就处于天然的劣势。

    所以为了重新组建骑兵,刘知远又大肆购买百姓的马匹当战马用,这也算是无奈的选择。

    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新皇帝只要是到了中原都不会杀死大臣,而这些大臣也都习惯了,反正皇帝不杀他们,于是行事都比较的夸张,不管是谁,只要是老皇帝一死或者下台,他们立马就是翻脸不认人,只要是新皇帝来了,当即就屁颠屁颠的迎接了过去。

    反正大家都这样,所以也没有谁说谁不要脸的问题,所以那时候像冯道这样的能够成为官神,要是在现在估计早就被人家戳着脊梁骨骂死了。但是在当时,冯道却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永保高官厚禄,富贵荣华,这在乱世绝对是一个奇迹。

    但是治理国家就靠着这些投诚的大臣们还是不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高级官员,还有那些一听说战乱就四处逃窜的的中低级官员,这一部分人,流失很严重,所以刘知远必须把它们重新补充一下,注入新鲜血液。

    科举考试,咱们都知道,隋朝的时候就有了,唐朝进一步发展,但是到了五代虽然也有,可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科举考试提供的人才太少,而且有时候还不赶趟。最新小说 https://www.shubaoer.com 完整版无删减无弹窗

    就像刘知远他现在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充实国家的官僚体系,但是他不可能现在就搞一个科举考试,先不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就算是筹备这都是一个问题,当时的情况下虽然有科举,但是却不是主要形式。

    主要的形式还是各地地方官进行推举,除了地方的大官之外其他的中下层都允许推举,而且还允许地方官往中央推举人才,这也算是当时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特殊方法,推举虽然效率高,而且有利于工作的展开(推举的都是自己人,工作起来自然不会有问题)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会让很多人滥竽充数,有些并不是真的有才能,仅仅和当官的关系比较好而已,这基本上就是隋唐之前的制度,这一种制度对于大家族和门阀的形成还是有强力的推动作用的。

    当时的规矩就是带使相的节度使可以推荐三名,不带使相的节度使能够推荐两名,至于一般的防御使、团练使、刺史之类的能够推荐一命,但是这些推荐基本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地方官,对中推荐向中央的,这一点就需要中央妥善协调安排了,和地方上关系不是很大了。

    这基本上刘知远的一生,军事上他干的主要就是南下中原,再有就是肃清契丹残余势力,剿灭杜重威叛乱,整治中原治安,但是还有一点就是他在政治上面的一些措施,其实此时刘知远的执政刚刚开始,但是很遗憾,他不久就死了。对于刘知远之死也是挺让人遗憾的。

    其实刘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