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6章 郭威称帝(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是比较严格的。

    这是当时开封的治安状况,算是比较混乱,而那时候的政治状况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些人都是从后晋投降了后汉。现在又投降了郭威,他们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木有啊。

    直接在郭威进入开封的时候,自己就站好队,接受郭威的检阅,而郭威对于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惩罚,毕竟他名义上是来杀皇帝身边的小人的,而不是来颠覆政权造反的,所以他对这些大臣还是很礼遇的。

    但是刘承佑已经死了。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人死不能复生,国不可以一日无主,所以选择一个新的皇帝还是很关键的。

    当时很多人的意思都是郭威当皇帝,毕竟是郭威带着大军打入了开封,按照之前的规矩就是应该郭威来当皇帝,但是他却不同意。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因为之前郭威和冯道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于是他进入了开封之后,就找到了冯道,很含蓄的问冯道他能不能当皇帝。

    但是当时老奸巨猾的冯道却说:“我看刘崇的儿子刘赟就比较不错。”

    郭威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冯道的意思,那就是他现在刚刚进入开封还不适合当皇帝,可以先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

    当即对着冯道拜谢,在路上郭威又想了一下,觉得当前他的确是不太适合当当皇帝,而把刘崇的儿子刘赟扶起来的确是一招妙计。

    因为此时的郭威在中原还没有站稳脚跟,一旦刘崇从河东带着大军跑了下来,也够他郭威好好喝一顿的,但是要是把刘赟扶起来了,那时候面的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刘崇就没与那么激动了,最起码绝对不会火急火燎的带着大军南下。

    而刘赟就是一个人,就算是从驻地到开封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的时间他能够尽量掌控开封,控制朝廷,而且额那时候也没有无线电或者手机网络之类的,所以通讯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刘崇心中觉得他的儿子是去当皇帝去了,而刘赟觉得他的父亲现在已经占据了优势,他去开封就是当一个便宜皇帝。

    于是郭威和皇太后还是满朝文武一商量,也就同意了,其实在皇太后和满朝文武根本没当回事,反正搞到最后还是郭威当皇帝,现在就算是搞的花里胡哨的,也没用,不过是形象工程而已。

    但是既然郭威提出来了,他们也需要给面子,于是也就都同意了,刘赟得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屁颠屁颠的准备准备就开始出发了。

    而刘崇原本还准备进攻中原,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也不打了,直接就跟郭威谈上了,心里的对于郭威的恶感也降低了不少,反正到最后来还是他的儿子当皇帝,他觉得最终他算是一个渔翁,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他的儿子还没有当皇帝,他就开始提前进入太上皇的状态了,对于这些郭威这些人也知道拉拢了。

    但是刘崇的一个谋士却告诉刘崇,这可能是郭威的缓兵之计,让刘崇小心一点,但是此时的刘崇已经被他的儿子即将当皇帝这个幸福的消息撞击的有点回不过神来了,也没把这谋士的提醒当回事。

    在郭威的蛊惑下,刘崇甚至还把准备进入中原大军解散了,让他们该干啥干啥去,反正不打仗了。

    随后他就等着他的儿子进入开封,然后即位当皇帝,这样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一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其实刘崇也有点思路不开阔(说白点就是笨,脑子不转圈),就算是你的儿子被群臣举荐为皇帝,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坐在皇位上,而且郭威也不是一个白痴,为啥要为你打江山?

    所以当时他的那个谋士的建议是正确,不管刘赟是不是要当皇帝,都要南下,要是郭威是真心的,那就让刘赟做皇帝,河东的大军也能保证刘赟的地位不动摇。

    要是郭威居心不良,河东的大军立刻就能拉起平叛的旗号,在开封干掉郭威,这样一来才算是双保险。但是现在傻傻的在河东等着郭威把皇位让给刘赟,这的确是有点不靠谱。

    可是就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刘崇还真的干了,这一段时间给郭威了一个缓冲期,而半路上的刘赟也被他控制住了,郭威把刘赟软禁在半路上。

    而此时郭威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他谎报军情,说是契丹来了,所以他只能先到北面去平定叛乱。

    但是刘赟还在半路上软禁,所以朝廷大事都是郭威一个人说了算(虽然那时候皇太后暂时掌权,但是仅仅是名义上的。)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郭威带着大军就往北面去了。

    但是在半路上却发生了一件事,恩,黄袍加身。可能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