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所以也没有准备动他。
后来就发生了刘崇勾结契丹,又认了个耶律述律这个小叔叔,一起南下进攻晋州和绛州,当时郭威最信任的就是王峻,所以毫无疑问的,王峻被郭威派去击退后汉军,但是这一次可以说让郭威彻底看清了王峻这个人。
王峻在半路上不走了,也不主动出击,就是等着契丹方面断了粮,下了雪,后勤跟不上,他就取了个巧,捡了个便宜,把契丹和后汉军赶走了,其实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大战,自然他也没有什么功劳。
甚至后来契丹和后汉大军撤走的时候,王峻竟然还不敢追击,结果白白错过了歼灭北汉大军的好机会。
这件事之后,郭威对于王峻开始失望了,后来慕容彦超造反,郭威派去的是曹英,但是从晋州前线跑回来的王峻觉得自己在晋州没有立功,于是就想着是不是在这里还能再立一功。
所以就给郭威说,曹英年纪大了,没有冲劲,作为攻城的大将有点不太合适,随后就提出他自己还是很合适的人选,希望郭威能够让他去围攻慕容彦超。
但是郭威在上一次派王峻反击北汉和契丹的战役中,已经对王峻失望了,于是最终还是御驾亲征。
而王峻的待遇就是随驾,不过虽然是个随驾,但是还是立了个功劳的,而这件事之后,王峻就觉得郭威可能不信任他了,于是就搞了一出辞职,来试探一下郭威,但是王峻提前给地方的那些藩镇写信,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结果这一下子把郭威搞的昏头转向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好好的王峻要辞职不干,于是就下诏让王峻赶紧来上班。
但是王峻就是不接受,郭威连着下了好几道诏令,王峻还是不来,郭威也不生气,又派人去请王峻,还放出话:“要是王峻不在上班,我就亲自去请他。”
这句话算是让王峻试出了郭威的心思,现在郭威这样表态,这说明,郭威还是信任他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再拿架子,就去上班了。但是他上班之后,还是之前那个样子。
要是王峻仅仅挑战一下郭威的皇权,看在老熟人的面子上,郭威也不想和王峻计较。但是王峻还干了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当时差荣在外面当官,有时候想郭威想让柴荣进京,见一面,但是王峻却是百般阻挠,原因就是朝荣雄才大略,英明神武,这让智商一般的王峻有一种掌控不了的感觉,所以他对于柴荣十分的防备。
后来王峻又要青州平卢节度使,郭威看这都是老关系,于是也就同意了,但是心里对于王峻已经开始有点反感了,他觉得王峻不知道好歹,也不知道满足,但是这些事情,还没有触及到郭威的底线。
但是随后的一件事,让郭威忍不住了,王峻开始插手宰相的任命,这件事算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也算是一个导火索,将郭威对于王峻长久以来的不满全部引了出来。郭威爆发了。
郭威哭了,郭威找了冯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冯道说道:“王峻欺负我,我不能忍了,他是要除尽朕的左右僚臣,去掉朕的羽翼。朕的儿子在外,他总是阻挠不让进京,好不容易来一次他也怨恨不已,哪有当了枢密使,又兼宰相还强要重镇做节度使,不过我还是给他了,随他意愿,但他还不满足,如此目无君主的人,你们说谁能忍受!。”
冯道对着这样的事情,他的一个生存哲学那就是跟着实力强大的人物,他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物,所以他就劝郭威把王峻贬官,但是不要杀死他。
不久,就被郭威贬到了商州做司马,这个商州司马原本是王峻留给他的一个政敌的,这个人叫做赵上交,负责科举考试,因为王峻打招呼他让照顾一个考生,但是那个考生却落榜了,所以王峻很生气,就想要把赵上交贬官,但是没想到他给郭威提了一下,结果郭威记住了这个地方,最后让他到了商州做一个小司马。
后来到了商州的王峻回想自己干过的事情,或许会脸红吧,或许会觉得过分,会觉得对不起郭威吧,但是已经晚了,不久王峻就在忧疾中死去了。
再说说王殷,王殷的出身和王峻的产不多,也算是一个小官家族,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郡县里的小官,他长得比较威武,体型庞大,所以小时候也是被家里开始教授刀枪棍棒,因为他的爷爷就是一个教头。
他参军后,屡立战功,不久就被封为刺史,这个时候包括此后很长时间王殷的名声都是非常好的,因为王殷作为谦虚恭敬,更重要的事孝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只要是孝顺的人,那人品应该都不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