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十国那些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8章 (后蜀)白送的基业(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继岌得到了这个命令之后还是很意外的,因为此时的郭崇韬很平静,根本没有要造反的迹象,而孟知祥知道这件事之后也说了一句:“要大乱啊!”没想到却完全说准了,不久后唐真的乱了。

    虽然李继岌一开始不想干掉郭崇韬,但是他身边有些人也很怨恨郭崇韬,就说:“郭崇韬或许没想过谋反,但是现在有着这封信,要是郭崇韬知道之后,一定会谋反的,所以咱们还是先下手为强吧!”

    这到底是什么理论?真心是理解不了啊,这纯属是为了杀人而陷害啊,但是李继岌也觉得这封信的确是个不稳定因素,还是赶紧把郭崇韬杀了吧。最终李继岌设计杀死了郭崇韬。

    不久孟知祥晃悠悠的到了蜀国,此时郭崇韬刚死,蜀地军心和民心大乱,孟知祥一来就开始进行民心和军心的安抚工作,不管是想要走还是想要留下来,他都顺其自然,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随后孟知祥和李继岌进行了交接,李继岌撤出蜀国往洛阳赶,而孟知祥则留下来接管了西川,但是就在李继岌刚走没多远,而孟知祥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却爆发了叛乱。

    叛乱的原因是因为东川节度使董璋和大将李绍琛(原名康延孝,后赐名李绍琛)之间闹了一个矛盾,再加上河中朱友谦和郭崇韬先后被灭族,所以李绍琛带着河中的将士们造反了,李绍琛自称为西川节度使。

    董璋派了两万大军屯驻在绵州和任圆一起讨伐李绍琛,此时的孟知祥也蓄势待发,准备好的数万大军准备出发,他曾经选拔了一直精锐部队,他对着大军喊道:“你们这些人,想要建功立业,而且不怕死的站在左边,老弱病残或者不想打仗的站在右边,随后他在左边这群人里面选拔了七百精锐带着就走了。”

    此时的前线,李绍琛已经和任圆和董璋开战了,一来是先利用董璋东川军中的一些老弱吸引李绍琛的注意力,让李绍琛觉得这董璋一支军队不过如此。

    因为一直以来,李绍琛都瞧不起任圆,因为任圆是个书生,这一个小书生你来战场上凑什么热闹,他忌惮的只是董璋的大军,但是此时他看到董璋的军队虚弱没啥战斗力,就想着一鼓作去干掉董璋,随后收拾了任圆,他霸占蜀中继续和中原对抗,但是没想到他的一切行动都在任圆的算计当中,结果就被任圆伏击了,这一战之后,李绍琛损失惨重,只能退回汉州城,不敢在出城作战。

    汉州边上没有护城河和壕沟啥的,只能竖起来一些木头栅栏作为防御工事,但是这些东西根本没啥用,任圆干脆派人放了把火一下子全部烧干净了。

    李绍琛一怒之下又出来和任圆交战,他准备一战定胜负,但是最终失败的还是他,他带着十多个骑兵逃了,任圆派人追击,成功抓住了李绍琛。

    逮住了李绍琛之后,任圆很懂事,知道这是孟知祥地盘山的事情,他不敢越权,于是就通知孟知祥,李绍琛抓到了,你过来一起处理吧。

    孟知祥也是个知趣的人物,就拉着东西到任圆的大营中来犒赏大军,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孟知祥在里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多,主要的还是任圆这个书生厉害,而任圆后来也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也算是五代十国的一个名人。

    这边的叛变刚刚结束,中原就传来了坏消息,发生兵变李存勖战死,李嗣源进入洛阳开始宣布监国,而马上走到洛阳的李继岌绝望之下自杀了,不久李嗣源登基称帝,这个消息一下子震惊了整个川蜀地区,原因没别的,就一个,一朝天子一朝臣,川蜀之地着刚刚拿下来能够在这里镇守的都是李存勖的嫡系,之前李嗣源不过也是个节度使而已,就像孟知祥根本和他打交道不多,虽然关系还算是过得去,但是却不是李嗣源的嫡系,他是李存勖的铁杆。

    所以孟知祥心里很担心,他刚刚在西川站住脚跟,中原就易主了,换了一个李嗣源。

    不过李嗣源登基之后并没有立刻对孟知祥动手,或许李嗣源从来没有想过要对孟知祥和董璋这些人动手,所以全部都加官,给了孟知祥一个侍中的荣誉官衔。

    但是在李存勖死了之后,孟知祥心中不仅仅担心李嗣源会收拾他,他心里还有一点野心,那就是能不能靠着蜀中这块的地理位置搞一个割据,然后自己也和江南的那些小国家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这样的话哪也不枉到这里走一遭啊。

    于是孟知祥开始在西川搞起了“军事大跃进”,他这个跃进那是比较靠谱的跃进,不是盲目的跃进,因为在成都的府库里,他发现了数十万套铠甲和武器,这些东西只要是有人,只要是披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