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提出搜刮江南富户的主意(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份奏疏,丢给旁边的太监王永祚,说道:

    “念”

    这奏疏是毛文龙在今年四月发出的塘报,其中提到建虏“要与新女婿小歹青从喜峰口等关,一待草长,悉兵抄入。今先更换马匹西装,互市几次,熟识路径”。

    塘报最后说:“急令喜峰等关一带,日夜严防,万分真的,万分不可弛懈也。”

    王永祚念完。

    众官面面相觑,看神情,似乎都不太相信。

    朱由简怒道:

    “依毛文龙所奏,建奴分明已和喜峰口沿边的鞑子部落勾结,尔等大臣还浑浑噩噩,如同在梦中,还指望西鞑替我大明守关么?”

    韩爌沉默片刻,迟疑道:

    “即便如此,陛下昨天也说了,只要有东江毛文龙牵制,宁远、锦州也不是不可以守!”

    朱由简冷笑了一声:

    “好,既然是这么说。现在关宁军队每年军饷三百万银子,米豆一百三十万石。不撤回,那这笔军饷就不可能缩减。

    “东江毛文龙六年来收到的军饷总数还不到关宁一年的一半,要让东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和关宁同等军饷。那也至少需要每年三百万两银子,米豆一百多万石。

    “整顿蓟镇也刻不容缓,至少也需要三百万两银子,粮饷草豆另算。

    “以上饷银和粮食都折算成银两,至少也需要每年一千二百万两。这笔钱怎么拿出来,汝等可有良策?”

    一千二百万两这句话一说口,有些官员脸色发白。

    更有人摇摇晃晃,似乎要晕倒。

    大明的财政收入,在正常时期,一般名义上是两千七百万石不到的本色粮食加上三百多万的商税(包括盐税在内)。

    虽说在一条鞭法之后,现在粮食税大多已经折算成银子缴纳。

    但在去掉地方存留还有各种必须支出之后,真正到了朝廷能支配的白银收入,一般也就是每年四百万两白银。

    辽东战事兴起,这四百万两全部投入军饷都远远不够。

    万历末期又加征了辽饷五百多万。

    就是这九百多万的银子,充当军饷,也不过是勉强支撑。

    从天启以来,还不断要皇帝调拨内帑来补贴军饷,累积下来,也超过千万了。

    这些内帑还是万历皇帝派太监到各处征收矿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积攒下来的。

    这笔钱也早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就是这样,九边各镇还连年拖欠军饷,不断有兵变发生。

    现在皇帝说这一千二百万军饷,除了关宁已有的四百万之外,等于还要增加八百多万。

    除了增税之外,又能从哪里凭空变出这八百多万来?

    可是殿内所有官员都明白,在如今朝野舆论下,谁要主张增税,那谁就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众官正在面面相觑之时。

    工科右给事中潘士闻挺身而出。

    大叫道:

    “陛下定是为奸人所欺,那皮岛毛文龙不过是一无赖棍徒。岛兵不过两万,却冒称十五万。毛文龙冒功糜饷,贪淫杀降,无恶不作!陛下为何反要给这厮的东江三百万军饷?”

    “陛下若是如此昏聩行事,我大明亡在顷刻矣。”

    都察院右都御史武之望见状,也连忙附和道:

    “正是如此,臣曾任登莱巡抚,和东江皮岛不过一海之隔。这毛文龙不但贪婪好色,杀良冒功,而且心怀叵测,臣以为此人迟早要叛。陛下反而要加饷至四百万,岂非是将民脂民膏喂予豺狼。”

    这两人出来这么一说,众官纷纷点头。

    内阁次辅刘鸿训见状,趁热打铁:

    “陛下,毛文龙此人真伪难辨。陛下给东江军饷维持现状也就罢了。再增饷至四百万,此事万万不可行。”

    朱由简苦笑。

    这帮文官偏见深入骨髓,和他们说也是说不通了。

    自己总不能说看过满文老档在内的资料。

    在这朝堂上辩论,即便说得口干舌燥,也往往是徒劳。

    等自己把锦衣卫整训一番,那时候自己可不会像今天这么窝囊了。

    现在只得退一步。

    朱由简冷冷道:

    “即便东江军饷不增加,那整顿蓟镇需要四百万两,又从哪里出?”

    官员们听见皇帝的口气已经让步了,总算安静了些。

    也都觉得,后金未灭,再增加四百万的支出,确实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