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东西配合,捣袭建虏巢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六万。

    这六万绝大部分都是那些刚拿到武器,从难民身份变成士兵的人。

    这六万人正面对决的战斗力,当然还无法和后金军相比。

    但毛文龙派遣他们去,原本也就不是为了真和后金打硬仗的,主要是吓唬人用的。

    这些人本身就都是从建虏治下逃出来的,野外生存经验相当强大,对地形也很熟悉。

    前期让他们扮成难民分散从边境潜入后金境内,难度并不大。

    他们潜入时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七天干粮,还有一套临战才换的崭新明军军服。

    这些军服还是运饷船队上载运过来的。

    这六万人逼临沈阳,也不必强攻,只需团团围住,在城周挖壕设障,围而不攻。

    围八到九天,等探听到虏酋大军将至未至,再撤走,

    回撤时,可以沿着清河堡、一堵墙、深河寨、董古寨、牛毛寨的路线对这一带建虏部落洗掠一番,再回到朝鲜境内的满浦。

    而东江精锐的一万兵,预先埋伏在青台峪堡至草河堡、孤山堡、张其哈喇佃子一线。具体哪个地点,到时候根据拨夜哨探传回的虏军路线而定。

    等建虏后卫经过时候突然发动袭击,争取把李永芳、石廷柱率领的这部分汉奸军打残

    这样现在十五万东江,六万潜入虏地,等待时机围攻沈阳。一万在虏地设埋伏,把急急忙忙赶回的虏军打一个凑手不及。

    还有八万东江军,四万分布在平安道各要害城池据点,四万去协助姜曰广守汉城,以防万一。

    毛文龙分派军队,准备给予进犯鲜国的黄台吉亲征,一次痛击。

    而他预料皇帝朱由检也会想到后金再次侵朝鲜,也果然预料准了。

    事实上,在那天听取内阁众大臣汇报朝政大事之后,朱由检也简单把自己去皮岛的经历,以及监护朝鲜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听完后,徐光启感叹道:

    “臣在神庙末时,殚精竭虑,苦口婆心劝说朝廷监护朝鲜,争论数月,结果鲜国辩诬使一来,略施手腕,臣的提议就被束之高阁,再无人理会。想不到陛下去皮岛走了一趟,不过几天功夫,就雷厉风行把事情办了。”

    一旁的熊明遇皱眉说道:

    “监护鲜国虽然是好事,只是虏酋知道后,必会出兵。若不早准备,只怕对东江和鲜国反而不利。”

    熊明遇这说法提醒了朱由检,如果他是黄台吉,当然也不可能放任鲜国彻底被大明接管。

    要阻挠黄台吉攻朝,需要关宁这边出兵牵制。

    这回不能像袁崇焕时期那样为了怕野战,不敢过三岔河一步。

    朱由检当即对陈仁锡道:

    “内阁拟旨,让蓟辽督师王之臣、辽东巡抚毕自肃侦测虏贼动静,如有建虏大军攻朝的确切消息,关宁派四万军直捣沈阳。”

    陈仁锡却没有直接领命,而是恭敬禀告道:

    “四万未免太多,不如让王之臣派遣满桂、赵率教领兵两万,即可。”

    朱由检道:“两万只怕太少。不足以威慑震动虏军。”

    陈仁锡问朱由检道:

    “此次出军,陛下是想和建虏决一死战么?”

    朱由检摇头道:

    “当然不是,现在若决战,胜负只能寄希望于侥幸。不过是击其空虚,逼虏回军,防止鲜国沦陷罢了。”

    陈仁锡道:

    “既如此,两万关宁军就足够了!从陛下所述毛帅胆略来看,若是建虏攻朝,毛帅现在的实力也足够让他调兵反攻沈阳。关宁两万加上东江军的若干万,足以威慑虏境,逼迫建虏攻朝大军回防了。

    “而且关宁若得到建虏确实攻朝的消息,只怕建虏已经行动颇久,关宁要是出兵,击虏空虚,必须进军神速。不仅进时要神速,退时也需神速。军数一多,行速必慢。反而不利。

    陈仁锡说到这里,熊明遇连连点头:

    “首辅说得有理,而且关宁军虽然军饷在各边镇中最多,但将官分配军饷也往往优先照顾部分精锐。真正敢战、能战的军队,能有两万也是不错了。此次既非全力一搏,决一死战,乃是避实击虚,选用两万精锐,效果当更好。”

    朱由检觉得他们的分析也有道理,便同意两万,但不能比这个数字更少。

    内阁当即拟旨给王之臣,让其到锦州一线,派出哨探,密切侦测后金动静。如有确凿消息,即刻从山海关调动两万骑兵精锐,急速过大凌河,再过三岔河,直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