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支箭矢,入肉两寸有余,已然深及脏腑,受创颇深。
有兵士认出他是毛承禄手下的拨夜都司吴有俊,他显然是凭着顽强意志,才坚持着策马狂奔到这里。
明军营帐内的士兵看见这情形,都知道这个来人必定有紧急军情,纷纷让开道路。
有的前去向沈世魁通报。
有的在前面骑马引路。
此时沈世魁正和曲承恩、满桂、赵率教等人在阵前指挥攻城。
得报之后,当即回转营帐后方,去见吴有俊。
吴有俊一直骑马到沈世魁面前,跳下马来,身形踉跄,便要单膝跪下。
沈世魁连忙让人扶住他。
吴有俊嘶声道:
“我军该从沈阳撤离了,虏酋率建虏主力已至威宁营附近!”
沈世魁大惊失色道:“什么?”
他知道到威宁营距离沈阳,不过八十里。
如果建虏主力已到威宁营,那就算是步兵也只需要四个时辰就赶到沈阳,大队骑兵不管辎重的话一个时辰就能到。
那几乎可以说建虏已近在眼前了。
“这消息可真?”沈世魁有些疑惑地问道。
吴有俊说道:“千真万确,毛参将奉命在甜水站堡设伏堵截虏酋,今日巳时便见虏酋大军过来。埋伏发动之后,虏酋急着向前赶,只留五千兵马与我军纠缠,其余兵力依旧急赶向前。”
他说的毛参将是指毛承禄,说到这里,似乎心情激动,牵动伤势,猛地咳了一声,吐出一口殷红刺眼的血来。
沈世魁看见,心扯了一下,生怕吴有俊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死去。
想让他不必说了,直接让医官救治。但又怕他还有重要军情没说完全。
吴有俊用手擦了一下嘴边血迹,继续说道:
“职等十个拨夜官兵是奉毛参将之命,赶来报讯。今日未时初,在平顶山附近被建虏派出的前锋侦查骑兵追及,职仗着马力尚可,勉强逃出,但也中了一箭。又绕路躲藏在林中,等虏骑过后,才又继续赶路。按路程算,虏酋如今已到威宁……”
他越说到后面,声音越微弱,头也渐渐低垂,说到最后一句,身子一晃,晕了过去。
沈世魁连忙让人把吴有俊带下去照料,找军内医官给他疗伤。
他马上去找曲承恩、满桂、赵率教商议,现在需要当机立断进行应对。
黄台吉确实到了距离沈阳八十多里的威宁营。
这比毛文龙和东江将帅事前商议时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两天多。
而之所以提前这么多时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沈世魁、曲承恩、易承惠等将领并没有完全老老实实按照毛文龙事先的吩咐去做。
虽然围城是在十二月九日,但他们为了引出沈阳城中部分兵力,削弱建鞑实力,发难却是在十二月七日。
在十二月八日,代善就已经知道这次东江军来势颇大了。
代善派使者骑快马向黄台吉报信的时间是在十二月八日下午,这比毛文龙预计的十二月九号已经提前了半天时间。
而鞑使为加快速度,路上又不断换人换马接力,日行三百多里,只用了两天半时间就追上在鲜国境内的黄台吉大军。
这样一来黄台吉接到沈阳被东江大军袭击的消息是在十二月十一日上午辰时。这比东江将领原先预计的十二月十三日,已经快了两天。
此时黄台吉大军刚到朝鲜宣川,黄台吉接到讯息后。
立刻派快马通报各军将领,?把岳托、扬古利、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杜度、李永芳、石廷柱等人召集到自己帐中。
岳托听说四弟瓦克达被东江军所害,当即大哭,说众兄弟中虽然四弟性子鲁莽,但他却和这四弟最是要好。
哭毕,他当即要求引一军迅速回援。
豪格则表示反对,认为东江军袭击沈阳,不过和以往一样,是虚张声势,纵使用诡计害了瓦克达,但也根本不足以对沈阳造成威胁。
父汗八万大军已经进了朝鲜境内,不迅速把鲜国拿下,岂有劳师无功,就返回沈阳的道理?
济尔哈朗表示赞同豪格的意见,认为如果回援沈阳,那正中了东江军的奸计。
无论沈阳情形如何,现在大军只能直奔鲜国王京,把明朝监护使除掉。
那时候看形势如何再做决定。
如果沈阳没有丢失,自然最好。
若是沈阳已丢,不如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