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师兄五行缺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镜子(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读公子的传世佳作了。”

    李师师目送着商凤呈离开,眼眸中满含情意。

    ......

    清远湖畔的杨柳枝,随风摇曳。

    唐光宗李司走到观湖台前,面向众人朗声说道。

    “今日诗会,以此间天地景色为题,诸位才子可自由发挥。入围者,朕,重重有赏!”

    皇帝陛下的激励可谓是立竿见影,许多读书人纷纷绞尽脑汁开始琢磨着如何在这里作出一副好诗。

    但无奈地是,大多数人拿出来的也都是资质平平的庸俗之作。

    直到商凤呈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

    他以一首《望清远湖》,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清远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师师用笔墨抄写了一遍这首诗,然后反复念着,面相如痴如醉。

    大唐对文人的推崇达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有一部分是云锦书院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历史的传承。

    许天明对这种只痴迷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诗会没什么好感,毕竟作诗不能改变朝廷的腐败,也不能为百姓创收。

    一切都是当权者的自我陶醉罢了。

    “唐国的文人,果然不错!”一位头戴珠光宝气帽饰的年轻男子,从西域来客的坐席中站了起来,面含笑意的朝着四周拱了拱手。

    “我乃大夏使节,明玉祯,特地来此向唐国的诸位才子讨教!”

    明玉祯一说这话,唐光宗的面色就变得难看了一些。

    这等于是宣战,他西域的文化,要对大唐的文化进行挑战。

    这一战谁若是赢了,往后数十年,本国的文化气势和文化底蕴会飞速上升。

    而输的一方就会被人耻笑。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切刀光剑影,只存于山水之间,存于静谧的云上,存于才子的唇舌间。

    明玉祯看着四周那些官吏渐渐寒冷的脸色,面露得意。

    他苦读中原的诗文数十载,早已满腹经纶,在大夏国更有传世佳作数篇,被誉为大夏诗仙。

    但明玉祯不满足只在大夏国闻名遐迩,他的野心让他来到了大唐,他要将真正的诗文地位从大唐手上夺过来!

    将儒学正统从大唐手上夺过来!

    反正历史就那么回事,明玉祯只要将儒学正统请回大夏,再申个遗,那大夏国就是堂而皇之的儒学古国了,儒圣也是土生土长的大夏人了......

    “听好了,我这首诗的题目是《云》。”明玉祯狡黠一笑,随后对着大唐众人高声念道。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儒圣已故百余载,可有新词青史留?”

    明玉祯声音高昂而又有气势,这一诗念罢,清远湖畔,陷入死一般寂静。

    嘲讽。

    赤果果的嘲讽!

    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明玉祯是借“云”这个形象,来讽刺大唐诗坛的退化。

    儒圣都走了有几百年了,你们大唐可还有新鲜的传世诗作留名青史!?

    在场的愤青文人无一不血脉喷张!

    他们很想作一首爱国情怀的诗作来反驳明玉祯,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明玉祯对着他们露出嘲讽的微笑。

    唐光宗更是脸色阴沉,看着明玉祯的眼神中带着肃杀之气。

    可他也很无奈,这是属于文学的战场,没有说比不过人家就可以把人家杀了的道理。

    没用,人死了诗一样传出去了。

    唐光宗几乎可以预见,明玉祯的这首诗会对大唐诗坛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唐的国风。

    商凤呈也是一脸的阴郁之色,但也无可奈何。

    他是大唐最有名的才子,却也没有任何一首流芳百世的佳作。

    如果想要反驳明玉祯,必须要在现场作出这么一首旷世神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商凤呈何尝不想,但他做不到,一首神作问世,既要有才气,也要有灵感,更要有心得......

    看着目中无人的明玉祯,商凤呈狠狠地砸了一下桌案,长叹一口气。

    “看来我大唐,在今天要被西域这群人,狠狠地羞辱了。”

    长公主李师师这边也是凤目圆睁看着明玉祯,嘴里还时不时骂上两句,然后也叫许天明跟着一起骂。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