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言霍峻安排江淮事务后,随郭攸之归京述职。今曹魏国中,曹丕正为病逝的贾诩而伤感。
贾诩出任太尉后,因自己身份关系,常是闭门修养,不问太多的事。除非曹丕主动问政,贾诩几乎不主动回答。
今年岁到了,贾诩临终前叮嘱儿子别当曹魏死忠,如果中国有危机,该换主换主,别因为他为曹氏父子效力而有所顾忌。
临终前,贾诩为了对得起曹丕,让儿子奉上临终表,劝曹丕闭关锁国,休养生息,别轻易南征。对于贾诩的临终奏疏,曹丕自是不听,依旧是准备随时南征。
“哎!”
榻上,曹丕望着空出的席位,长叹口气,伤感说道:“今先是杜仆射于孟津试船覆没,而后是太尉贾公于府上病逝。今下二君辞世,当断朕一臂也!”
杜畿奉曹丕之命,在赈济冀州灾民之后,与诸葛诞在孟津中督造舟舸。然由于今年雨水下了百余日,山洪暴发,加上风浪太大,杜畿溺死在陶河中,诸葛诞幸免于难。
“陛下宜当节哀!”
笔友陈群坐在席上,拱手说道:“今南北分立,胡人扰边,陛下当以国事为重。”
曹丕收敛心情,问道:“今南土与北疆有何异动?”
“禀陛下,刘备以诸葛亮治国,轻徭薄赋,检索人口,实有大兴之相。”
孙资忧虑说道:“至于北疆,轲比能发兵兼并边疆诸鲜卑部落,今与素利、步度根互相攻伐。将军牵招、田豫多为轲比能而忧,恐其效檀石槐之事,一统漠南,引控弦之士南下,袭扰边疆。”
“今上疏言,请益兵北疆,和合部落,使其不得相侵,以保边疆安宁!”
“轲比能?”
曹丕皱起眉头,说道:“轲比能上表乞降,为我国之附义王。先是送马归民与我国,而后是遣骑为援南下。今这般恭顺,岂会效檀石槐旧事。”
“陛下有所不知道!”
孙资见曹丕被轲比能所蒙蔽,说道:“轲比能慕俗汉事,其之所以乖顺,实因力不如中国。如先帝之时,轲比能暗合代郡乌桓叛,后梁武王率骑破之,则畏中国。”
“若如中国力不足,而轲比能一统漠南,则其必效檀石槐故事,袭扰边疆,以为大患!”
鲜卑自檀石槐时期兴起,劫掠并、幽、冀河北诸州,逼得东汉放弃河套。若非檀石槐中刺身亡,东汉乱世怕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今作为边疆人的孙资、田豫、牵招等皆担心鲜卑再出一个檀石槐般的人物。那时候北有鲜卑,南有大汉,大魏怕是岌岌可危。
“卿当危言!”
曹丕笑了笑,说道:“鲜卑为皮肤之疾,水贼为心肺之病,且先下水贼,边疆当是无忧!”
第561章 后宅之事
武汉津门渡口,雪花飞落,千鸟尽绝,天地江湖为之白茫。
码头上,数百艘大小舟舸停泊港口,大雪之下除了渔民下江捕捞,唯有闲情逸致的士人愿冒雪泛舟。
“咚!”
一声鼓声在津口响起,继而有甲士立于高楼上,扬声喊道:“邺城侯出行,闲人回避!”
“邺城侯出行,闲人回避!”
载有于禁的大船,在声音中驶离码头。
与此同时,从江淮归京的霍峻却即将归港,好巧不巧与于禁的大船遇上。水道狭窄,容不得两船错道同行,双方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
于禁船上的侍从,趾高气扬地站在甲板上,喊道:“邺城侯出行,请避我家君侯船!”
“滚!”
在甲板上的霍熊,当即大怒,骂道:“可认得骠骑大将军否?”
“区区背主小人,安敢与大将军争道!”
船舱内,霍峻听到船外传来的争吵声,打开船窗,探头望着对船。
“启禀家主,水道狭窄,两船不得错道。今请家主稍等,我兄正与对船言语!”
霍虎怕霍峻等不住,特意先入船舱,向其禀告。
仅望了几眼,霍峻得知是于禁的船只,便关上船窗,淡淡说道:“让霍熊不必过多言语,静候于禁退让即可!”
“诺!”
果如霍峻所言,当霍熊不与对方言语之后。于禁得知对船身份,急忙走出甲板,急忙呵斥侍从,并让左右后撤,避让霍峻船只。
于禁船只稍微退让些许,给归港的霍峻大船留出通行的空间。
甚至于禁担心霍峻报复他,在大船通行时,恭敬的站在甲板上,作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