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谁也活不长久,所以非得y着头皮找点事做不可,让r0U身与头脑的劳动摩擦生热,往灵魂烙下活过的痕印。
「那要是我们偏偏活得太久呢?你该不会说我们得做点事好打发用不完的岁月吧?」
这个她想也没想过的提问,自然捞不到一句应答。国高中时净想着要考上理想学府,如愿上榜後兢兢业业如海绵x1取学识,等待日後顺利毕业与觅得职位。有了学位,事业也顺顺当当确立之後呢?再往後的人生仿若至此停摆,像一艘用锁系牢的小船,飘不远也偷不走,无惧时代风化,始终泊於原地,无须动用思维认知多作揣摩。
於是,在假想预设中生存着的两抹未来幻影,忖度着何去何从的宿命课题,在做之痴妄与不做之苟且中间浮荡,追寻叶缝间的光。
辩解为急中生智也对,狗急跳墙也是,关允慈万万没料到自己有一天竟会萌生回去投靠真火教的心念。那奠基於空幻与蛊惑上的宗教秘境,曾经给予她近似乌托邦的绮丽寄托,她的导师罗思舷更是在她的心田上,如风拂过麦秆一般,晕开Ai慕友谊含糊难解的波纹。
她手上有的每个信徒的手机号码拨打过去都是空号,上网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彷佛那段经历不过是一段白纸黑字的叙述,由一个她不认识的人所提笔写下,随兴产出也任意销毁。
就像朱绅现在,正一头热地为关允慈绘制半身像,水彩、油彩、水墨、粉彩、炭笔、sE铅笔,这麽多她的二维复刻品占领他的房间,她阻止不了它们的被创造与被抹杀。罗思舷不也正是如此?因大难不Si深受折磨,这份不出於己慾而获得的生命,又在多年以後被违反意愿地企图夺走,她对她自身的安危存亡没有一丁点cHa手的余地,暴涨的焦虑冲破闸门,遂不得不以人类凭空杜撰的卓越能力,塑造火神为那一支创世造物的笔。
而当关允慈向朱绅述说寄居在三合院内崇拜火焰的旧事,在言谈中,罗思舷也成了关允慈丧父和遇见朱绅这两场戏之间的串场人物。她想,我们这些活人在别的活人的话语里头,会退为平板被动的工具或资讯,被重新转述、重新记忆也重新评价。
除了想亲耳听听罗思舷的吉他表演外,朱绅对这位宗教导师不愿多做评述,把不该说的话老老实实收在心底:这个nV人被桎梏於对Si的恐惧这点,他并非无法设身处地,然而她那险些成真的Si亡最主要还是由她本人所引致,和他的情况不同。属於朱绅的Si亡朝他加速挨近继而投下的Y影,是由小夏带来的,或许也只有小夏一人有办法终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