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叫张三,原本是个无业游民,因为欠了赌债,才想出这个冒充官员收税的主意。
「你是怎麽知道各村情况的?」陈默追问道。
「我先是从县衙的书吏那里打听消息,然後又到各村实地踩点,」张三如实交代,「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五个村子的情况都m0清楚了。」
「你为什麽要冒充官员?难道不知道这是Si罪吗?」
张三苦笑道:「我当时被赌债b得走投无路,只想着能骗到钱就行,没想那麽多。现在後悔也来不及了。」
陈默继续审问,发现张三确实是单独作案,没有同夥。但他的作案手法很狡猾,不仅伪造了官服和印章,还编造了一套完整的说辞,让农民们深信不疑。
「你伪造的印章是从哪里来的?」陈默问道。
「我找了个刻印的师傅,说是要刻个私章,」张三回答,「然後我照着县衙印章的样子画了个图,让他照着刻。」
陈默点点头,这解释了为什麽那些收据上的印章看起来很真,但仔细辨认又有些不同。
案件的真相基本查清了,但陈默还有一个疑问:「你为什麽偏偏选择那五个村子?」
张三想了想,说道:「因为那五个村子b较偏远,村民们见识少,容易上当。而且那些村子的村长都b较老实,不会怀疑官府的人。」
这个回答让陈默深思。张三虽然是个骗子,但他的分析却很准确。那些偏远村庄的村民确实更容易受骗,这也暴露了县衙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
审讯结束後,陈默和林正源商讨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张三冒充官员,诈骗钱财,按律当斩。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困难。
「大人,我建议我们先将张三骗取的钱财全部退还给农民,」陈默说道,「然後再考虑如何处理田赋的问题。」
「可是张三骗取的钱财只有四千两,而农民们实际损失的可能更多,」林正源担心地说道。
陈默仔细计算了一下:「根据我们的调查,五个村子总共被骗取了大约四千五百两银子。张三这里有四千两,还差五百两。」
「那五百两怎麽办?」
「我建议县衙先垫付这五百两,」陈默说道,「然後我们可以向上级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减免这部分田赋。」
林正源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陈默深表赞同:「确实如此。我建议我们建立一套更完善的田赋徵收制度,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正确的纳税程序。」
第二天,县衙公开审理了张三的案子。在众多村民的见证下,林正源宣布了对张三的判决:斩立决。同时,县衙将追回的钱财全部退还给受骗的农民。
村民们见到失而复得的钱财,都感激涕零。他们纷纷跪下磕头,感谢县令和师爷为他们讨回公道。
「大人,师爷,您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李家村的村长老泪纵横地说道,「如果没有您们,我们这些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陈默扶起村长,诚恳地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後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县衙报告,不要轻信任何人。」
林正源也对村民们说道:「今後县衙徵收田赋,一律在县衙进行,绝不会派人到村里收取。如果有人说是县衙派来的,你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个案子虽然成功破获,但也给陈默和林正源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他们意识到,仅仅破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防患於未然。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默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包括田赋徵收程序、农民教育计划、防诈骗宣传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县衙的管理水平,也增强了农民的防范意识。
这个税收疑云案,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诈骗案,但它反映出的问题却很深刻。它让陈默更加认识到,作为一个师爷,不仅要善於破案,更要善於治理。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保护百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