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角村安顿下来的这段时间,林睿凭藉着修理渔船时展现出的「神技」,以及无私分享的捕鱼笼技术,赢得了村民们普遍的尊敬与信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处处提防的「怪客」,而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巧手林」的村庄一份子。然而,随着他对村庄的日益熟悉,一个新的、深深触动了他的问题,逐渐浮现在他眼前。
村庄的生活用水,主要依赖於村中心那口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古老深井。每天清晨和傍晚,村里的妇nV和半大的孩子们,便会排着队,用一个笨重的木桶和粗糙的麻绳,一次又一次地从数米深的井下,艰难地将水打上来。林睿时常看到,那些身形瘦弱的妇nV,因为用力而涨红了脸,手臂上的青筋暴起;孩子们则踉踉跄跄地提着远超他们负荷的水桶,一步一歇地往家中走去,清澈的井水洒了一路。
这一幕幕,让林睿的心中感到一阵刺痛。在他那个时代,获取洁净的饮用水,只需轻轻拧开水龙头。而眼前这些善良淳朴的村民,却需要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日复一日的辛劳。他那属於工程师的、以「提高效率、改善生活」为最高追求的灵魂,再次被点燃了。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脑中成型——他要为这个村庄,制造一个能够轻松取水的工具。
他立刻想到了结构简单、却极为有效的手压式cH0U水泵浦。这个装置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依赖於活塞、杠杆和单向阀门的JiNg妙配合。然而,它的制造却需要一个关键的、他无法完成的环节——金属部件的锻造。这一次,他需要的不再仅仅是村民们的劳力,而是一位真正拥有专业技能的合作夥伴。於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村里那位沉默寡言、却技艺不凡的铁匠——阿力。
林睿找到了正在铁匠铺里,ch11u0着上身、挥汗如雨地锻打着一块烧红铁器的阿力。铁匠铺极为简陋,只有一个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炉子,以及一个巨大的石砧。阿力见到林睿,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便继续专注於手中那烧红的铁块,每一次锤击,都迸发出耀眼的火星,伴随着「当!当!」的、富有节奏的声响。
林睿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等到阿力将一柄渔叉的雏形打造完毕後,才走上前去。他先是指了指村中心那口深井的方向,又做出了妇nV们吃力提水的动作,然後蹲下身,用一块木炭,在平整的木板上,画出了一幅远b上次的水车草图更为复杂、包含了泵筒、活塞、连杆和阀门结构的设计图。
阿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好奇地凑了过来。他看着木板上那些由JiNg准线条构成的、充满了奇特机械美感的图纸,眼中先是闪过了与张老初见图纸时一样的困惑。但身为一名终日与器物打交道的手艺人,他对结构和形态的理解力,远非普通村民可b。他很快就从那幅图中,看出了杠杆和活塞运动的端倪。他的呼x1,不由自主地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林睿指着图纸,用他那混合了词汇、手势和图画的独特G0u通方式,开始了艰难的解说:「这个…竹筒…水…进来…皮…挡住…这个…压…水…出来!」
阿力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他那双常年与火焰和钢铁为伴的眼睛里,却爆发出了炽热的光芒。他一把抢过林睿手中的木炭,在那幅图纸的旁边,画出了一个更为坚固、更符合锻造原理的连杆结构,然後指了指自己的x膛,又指了指图纸上的金属部件,用力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林睿知道,他找到了最完美的合作夥伴。
两人立刻投入到了这项跨时代的发明之中。他们一同收集材料:用村里能够找到的、最粗壮的一根竹子,由林睿亲手打通内部所有的竹节,制成一根内壁光滑、密封X绝佳的泵筒;用村里最柔韧的一整块兽皮,由林睿设计形状,再由村里手最巧的妇nV,裁剪缝制成一个能够紧密贴合泵筒内壁的、核心的活塞阀门。
而最为关键的金属连杆和固定件,则由两人共同在铁匠铺中完成。林睿用瑞士刀,为阿力制作出了JiNg确的木制模具,标示出每一个需要钻孔和弯折的角度;阿力则凭藉他那千锤百链的锻造技艺,将一块块珍贵的铁片,烧红、捶打、淬火,使其完全变成了图纸上所要求的形状。
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用最简单的词汇、无数的图纸和心领神会的手势,进行着高效而默契的交流。林睿教给了阿力关於「尺寸」、「公差」和「同心度」这些最基础的工程学概念;而阿力,则向林睿展示了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如何通过观察火焰的颜sE和捶打的声响,来判断铁块最佳锻造时机的JiNg湛手艺。有时,一个部件的尺寸出现了偏差,两人便会一同蹲在火炉旁,激烈地「b划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