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工程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琉璃之火》(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温度,或是某一种材料的份量。这个被改变的条件,我们称之为变数。然後,我们要用这竹简,仔细地记录下每一次烧制时的变数,以及最终烧出来的成品,是个什麽样子。这样,我们才能明确地知道,每一种变化,到底会带来什麽样的结果,从而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一轮烧制,失败了。因为缺乏JiNg确的测温工具,林睿只能先教两人最基础的「火sE判断法」。当他们紧张地打开窑门时,看到的,只是一堆没有完全融化、形态扭曲、浑浊如同泥巴的半成品。

    林睿没有丝毫气馁,他冷静地记录下结论:「第一次:失败。观测火sE为樱桃红sE,温度过低,估算约为八百度,材料无法充分熔透。改进方案:增加鼓风频率,提高温度,目标火sE为橘hsE。」

    第二轮,他们x1取了教训,让李牛负责,用那台新式鼓风机,几乎是不间断地向炉膛内鼓风。结果,炉火很快便从橘hsE,变成了耀眼的h白sE!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窑炉内部传来了爆裂之声!待炉火熄灭,他们看到的,是无数飞溅的、黏在炉壁上的玻璃碎片。

    李牛被吓了一跳:「林先生,这……这是怎麽回事?太危险了!」

    林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引入了第二种更JiNg确的测温法——「金属熔点标记法」。「火sE只能估算,不够JiNg准。」他从怀中取出几枚早已让阿力打好的、指甲盖大小的金属小球,「此为铅球,此为银球。铅遇高热即化,而银,则需在炉火烧至橘h最盛之时方能融解。下次,我们以银球融化为准!」

    他依旧平静地记录:「第二次:失败。观测火sE为h白sE,温度过高,估算超过一千一百度,导致玻璃熔Ye剧烈膨胀而爆裂。结论:需引入熔点标记物,JiNg确控温。」

    陈海挠了挠头,不解地问:「林先生,记这些失败的东西,有什麽用?」

    林睿耐心地解释道:「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我们记下它,就能在下一次,避开它。科学,就如同练枪一样,如果练错了,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便永远无法JiNg进。」

    两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牛主动请缨:「先生,下次,俺来专门盯着那个银丸子!」陈海也立刻说道:「那我,就专门记材料份量的变化!」

    第三轮,他们成功地将温度,控制在了预想的范围之内。当陈海透过观察孔,紧张地大喊出「先生!银丸子化了!」的那一刻,林睿立刻下令,让李牛将鼓风频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节奏。这一次,烧出的熔Ye澄清透亮,让他们大喜过望。然而,当熔Ye在空气中冷却後,却又迅速地布满了如同蛛网般的细密裂纹。

    林睿记录道:「第三次:失败。原因: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内外应力不均。改进方案:需在窑炉旁,加盖一座用於缓慢冷却的隔热退火窑。」

    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

    每一次的失败,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而陈海和李牛,也在这枯燥而严谨的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林睿所教导的那种,凡事记录、分析、总结的习惯。

    「第七次:失败。原因:硷灰纯度不足,导致成品中气泡过多。改进方案:对草木灰进行二次JiNg炼提纯。」

    「第八次:失败。原因:铅矿石配b过低,导致成品韧X不足,过於易碎。改进方案:将铅矿石b例,增加一成。」

    「第九次:失败。原因:铅矿石配b过多,导致成品sE泽偏h。改进方案:将铅矿石b例,减少半成。」

    终於,在经历了十数次的失败与改进之後,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第十轮烧制的成品,终於成功出窑!

    那是一只造型古朴的玻璃杯,在摇曳的烛光之下,它那晶莹剔透的杯身,折S出如同彩虹般、梦幻的光泽!

    「成了!林先生!我们真的成功了!」李牛激动得欢呼起来,声音中甚至带上了一丝哭腔。

    陈海也小心翼翼地,用布包裹着,捧起那只尚有余温的琉璃杯,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天啊……这……这东西,b咱们渔村里最漂亮的贝壳,还要亮上百倍!这要是拿去卖给那些士族老爷,咱们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林睿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但他依旧强迫自己,冷静地,在竹简上,记录下这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实验数据:「记录:最终配方——石英砂七成、JiNg炼硷灰二成、铅矿石一成。炉温以银丸融化为准,於退火窑中,缓冷三时辰。成品:完美!奇珍阁,就从这里,正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