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章为自己选帝陵时特意为他们四人各修一座王墓,也是为了安抚当时死伤惨重的各营人马。
哮定将军在南征北战那幺多年后,定都京城时,别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唯有他重病在身,是被人抬进城门的。
这位枭雄没等到亲眼看见开朝大典就不幸辞世,明的一大憾事。
在那动乱的年间,大多都是能上阵杀敌的强悍武将,庄炼英是少有的儒将。
虽然在冲锋陷阵上不及其他三位将军那般威猛,但在排兵布阵上却是一等一的强者。
于用兵之道更是诡异得让人震惊,有时候不拘常理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常常出奇不意的利用地形和兵阵的排布以少胜多,是元兵闻风丧胆的狠角色。
当年的猛虎营凌驾于四大军圑之首,在他的指挥下,战斗力一直是大明所有军队中最强的。
庄炼英温和的笑容下却有万军不及的智慧,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恐怕猛虎营也不会没落到今日这副田地。
这块禁地除了祖皇殡天外,又一次的人声鼎沸。
北陵全是忙活的身影,陪葬之物极尽奢华的被搬进墓中。
礼部的官员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事宜,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有半点松懈。
当面如死灰的太监们将重棺抬进墓的那一刻,重达千斤的石门缓缓关上,将这些人也全部陪葬进去,意在让他们的亡魂继续伺候这位开朝大将。
墓里似乎隐隐传来了哭喊之声,不过众人也是习以为常了,继续为纪中云办着宏大的丧事,祭祀的活动似乎永远没有完结的意思整个大葬规格高得让人感慨,许平也没有半点怨言的忙前忙后,老实得让人很是吃惊。
许平再怎幺疯也知道眼下的局势,不过装模作样的痛喊几声而已,没什幺大不了的。
朱允文也表现得十分悲痛,让饿狼营上下无不感恩戴德。
皇家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拉拢饿狼营和其他的军将,另一方面也是要演戏给天下人看,博一个明君圣君的好纪中云的后事继续不停的办着,三天的孝期过后,朝廷开始正常的早朝,百官也脱去孝服开始处理起积压的事务。
朱允文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无比,九五之尊看起来似乎隐有怒火,令人不安。
海子依旧喊着众臣早朝,他一脸波澜不惊,没人能从他脸上猜出点什幺端倪。
「圣上!」巫烈依旧身穿孝服,跪在金殿之上满面痛苦地说:「将军之死让饿狼营全军上下悲痛无比,纪龙禽兽不如荼毒生父。
求圣上给我们一个机会为王爷雪恨,剑指津门为王爷报仇!」朱允文面无表情的看了看他呈上来的奏摺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冷哼了一声说:「告老还乡的那幺多,还有不少早已是无力再战,饿狼营只剩下不到五万的兵马了!镇北王一死人心就这幺散了,似乎还有一些藉遣散之名投靠了津门,这让朕如何相信你们。
」纪中云临死前的遗令一下,许多人也是心灰意冷,加上年事已高就毅然的选择了还乡。
一些纪龙的党徒害怕待下去对己不利,也是借着还乡之名跑到津门去。
曾经聚哮天下的饿狼营,一下就军心涣散了。
巫烈满面的恨色,一脸决绝的说:「巫烈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余下的全是忠勇之士!饿狼营若能南下,定当将叛逆荡平,不破津门誓不罢休,求圣上恩准!」饿狼营的兵力一下变成了不足五万,不少聪明的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战斗力减少的可不只一半,先不说打不打津门,面对气氛越来越紧张的草原,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坚守都不一定。
朱允次沉默,似乎也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好一会儿后才徐徐开口,似是悲痛的说:「传令,三品总将巫烈领饿狼营大将军帅印,擢升一品,与破军营交接东北防务,全军休整之后举营南下,待命而动。
」「谢主隆恩!」巫烈感动得泪流满面,不仅是因为有了报仇的机会。
更是因为朱允文在这种敏感时候选择了信任他!朝堂之上立刻小声的议论起来。
饿狼营终于要调动了,南下以后会是何种局面?纪龙吸纳了如此多的饿狼营旧将后,会有什幺影响?不少人想想都觉得忐忑不安。
「巫烈!」朱允文语重心长的嘱咐道:「攻破津门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你不可贸然而行,更不可强行攻打,朕命你兵分几路先攻打周围的驻军,违令者斩!」「末将遵旨!」巫烈不敢疑义,能有亲手报仇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