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命如戏,岁月如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生命如戏,岁月如歌】(1-6)(第10/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痛我肚子,趁天色没全暗,送她回家。

    李红和她老公真放心,十二岁的女儿放学后超过三个小时还没到家,居然没去找,李红老公蹲在楼梯口看几个老人下象棋。

    离她家二百米我就放珊珊下车,别让她父母看到又得找借口,聪颖的珊珊自己会瞒天过海。

    珊珊很聪明,下车前观察一下「敌情」,下了车跑到路左侧,对我做个鬼脸,才跑回家去,跑近了故意发出气喘声,她爸爸瘦个男人迎上她,脸黑黑斥责了几句,珊珊分辩一阵,瘦个男人又说了几句,接过珊珊的书包牵着她进楼道,珊珊偷偷回头对着车的方向做个鬼脸,右手做了个v字。

    回家查看监控录像,小女孩没说谎,一切和她说的一样。

    细节上,她试了好久才把套装穿上,尤其是乳夹和狗尾巴,每次痛得龇牙咧嘴,很难想像珊珊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受,又甘之如怡。

    看完把所有录像都永远删了,咱可不要搞艳照门出个名。

    人的性情、习惯,受环境影响很大,但一些内在可能来自遗传,珊珊的表现,可能来自李红遗传,当些,只是可能而已,但十二岁的小孩,单纯的学生生活,要说是环境影响,哪来的环境?遗传这事,有人信有人不信,我是相信的,看那些上辈人长寿的,下辈也会长寿,一朋友是医生,他告诉我,医院里很多生病的,他们的上辈人也生过同样的病,西方新科学研究结果,同性恋来自基因,也就是说,出生已决定了。

    我父亲最初是个国营大厂的采购员,当年讲出身,爷爷是红军老战士,二爷爷三爷爷是老干部,父亲得福荫,入厂三年就是采购主管,当年一个市也就二三个国营大厂,二三千个员工,七九、八零年刚放开经济,父亲就跳出来,做个体户,那时候多少人笑他傻,因为背景深,没人敢来打秋风,在国企当采购主管赚下的人脉发挥了大作用,生意如滚雪球,当然,作为第一代生意人,「摸着石头过河」碰到的艰难挫折多了大了,小时候见父亲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多过见他眉开眼笑。

    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人生路上,欢乐和忧愁的比例,不见得富人比穷人好多少,可能穷人碰到的「难题」,富人碰到了随手就能解决,但富人自己碰到的「难题」呢?不扯那没用的哲学理论了,当年父亲经商,经常出远门,一个人出去不安全,母亲是个干部,政府的,很忙,也不会做生意,帮不上,又得带我们兄弟俩个,怎幺办,主意谁出的现在就下追究了,当年的邻居,父亲在国企的同事,记不清叫什幺,只记得姓沈,他的妻子倪阿姨被父亲雇用,那几年,倪阿姨长期跟着父亲在外走南闯北。

    记得一次放学回家早了,听到父母亲说话,大意是外面风言风语太多,再过一段这话出自父亲嘴里,母亲嘿嘿笑,说你舍得就好,我倒无所谓,阿倪性格好,懂得服侍人,这几年你没少享受吧。

    小时候不太懂,却留了点心,老沈当面对我们全家恭恭敬敬,背后就不是那个样,现在想来,他和李红的老公没两样。

    唠嗑了这幺多,想说明的就是我做的也可能是来自遗传罢了。

    听哥哥说,为了生意上得到信任,父亲和倪阿姨在外行走是以夫妻名义,外面的人信这个,父亲和老沈有协议,协议是「借老婆」,可以住一起,不能有实际、、、能不能做到,那就见仁见智了。

    老沈是老思想,一定要有「丁」,结果生三个女儿后才生了个儿子,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我是厂宿舍的孩子王,沈家几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当年老跟在我屁股后,倪阿姨被「借」后,更是拜托我关照。

    二女儿沈冰和我有过一段,这是后话,先不提了。

    五年前,倪阿姨和我父亲「合」开了一个超市,父亲出八成资金,倪阿姨夫妻出二成,负责运作和管理,五五分成。

    观察了一段觉得没对她说好象不太好,但不知如何开口,也怕她接受不了。

    刚好德武乡的翔子找我过去聚,左右无事,交代李红林倩一些工作,就过去了。

    翔子是个「沙头」,他有三个沙场,开采河沙,真正一本万利的生意,在邻近乡县几近垄断。

    翔子本来是阿强的哥们,认识我后相处不错,刚开沙场碰到一些事,我帮了一把,然后介绍我六爷爷给他,有六爷爷罩着,他沙场越来越大,到今天这规模,交情自不用说。

    沙场依旧热火朝天,我有其中一个沙场的一成股份,翔子在边上开个庄园,喝茶喝酒休闲,找几个人管理,本来不图赚钱,是为了方便管理沙场、

-->>(第10/3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