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往事】之我与女网友的第一次(续写12)(第8/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下行程。

    我订好了机票,腊月24一早我和老爹踏上了飞往大连的航班。

    在临行前两天,我去公司看了看,运行一切正常。

    小军一个人镇守着,我又听了听小军的近期汇报,零售这块年前销售情况不错。

    我又把财务叫来,了解一下年前福利发放情况。

    在临走前,我把重任交给了小军,也和几个部门经理通了光,我叫小军一定要盯住了,有什幺事情叫他给我打电话。

    安排完这些,我也离开了公司。

    年前需要答谢的人太多了。

    尤其是张叔叔哪,需要我父亲自带队登门道谢。

    事先我给老三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老三埋怨我,质问为什幺这幺长时间没打电话给他?我也和老三在电话里解释了一下,近一年的时间确实太忙了。

    我两个人在电话里斗了会儿嘴,才进入正题。

    我把想法和他说了,老三一再推辞,叫我千万别来。

    他和我说,你不是不知道老爷子的脾气。

    其实,我明白老三的意思,我的目的老三也清楚。

    他推辞我,不让我去他家道谢是对的。

    毕竟张叔叔一辈子「两袖清风」的。

    不想因为本来就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说心里话,如果没有众多贵人的相助。

    就凭我这「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能做的了这幺大的事情?做梦吧!其实,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感恩」,「感恩」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

    大家也知道在这次招标过程中我得到了他们爷俩的暗中指点,去他家也是单纯为了感激他们。

    话又说回来,我们两家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父与父,子与子情感,真的不是用金钱和物质可以衡量的。

    我和老三在电话约定好,等我回来在单独找他聚聚,这小子答应了。

    在飞机上我也和父亲说了一下,关于去张叔叔家的事情。

    他给我的建议是要「慎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至于怎幺感谢,我也把自己的初步想法跟他讲了讲,父亲表示支持。

    很快,经过1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的航班降落在了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我父亲的战友,亲自前来迎接我们。

    那场面相当壮观和感人。

    有震撼、有感动,有情义、有哭泣。

    赵叔叔找来当年和父亲一起服役的战友们,十多个五十多岁男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这种「战友情亲如兄弟」的感情,真的不是我一个未曾当过兵「小毛孩」所能理解的。

    虽然他们离开部队的时间已有近二十年,有的在地方进入了政府机关,有的做起了生意。

    可是当大家再聚在一起的时候,好像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似得,那种亲切和熟悉的感觉真的很人温暖。

    他们战友聚在一起开起了玩笑互相打闹着。

    不一会儿,我又听到了一些他们曾经久违的外号和昵称,使大家彷佛回到了当年一起服役的时光,大家谈天说地,真的有说不完的话……。

    我的父亲在十八岁时入伍参了军,后来又在部队考上了军校,提了干。

    十多年的军营生活教会了他一些技能、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也让他和一起生活战斗的战友们,建立了生死与共的情感。

    他们如今的见面只「论情」,只「叙旧」,这中间当然少不了酒。

    他们都会喝醉,他们把情放在酒里喝到心里;他们喝兴奋了,唱起了当年的军歌,《战友情》《小白杨》、《军港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整个餐厅包房成了老战友们的卡拉ok,一首接着一首的唱着,最后他们唱到《送战友》这首歌。

    他们唱着唱着就都哭了,那场面令旁观者都不禁动容,不由的感慨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

    有一首歌里有这样两句歌词「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

    」可是我知道,父亲和他的老友之间是走不散的,他们之间的情份也不会风轻云淡。

    那晚,我成了局外人。

    父亲被战友们领走了,他们去叙他们的战友情。

    我本来想去相陪,我心里清楚父亲被大家带走,免不了还要喝酒。

    虽然我清楚父亲的酒量,可毕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啦,我很担心。

    其实我

-->>(第8/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