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硫。
  然后引炉气入石灰水,还可以生产石膏。
  虽然平定的铁矿极为丰富,但是因为含硫量的问题和交通运输问题,让沈括看不上这处地方,不过沈括的随意指点,却让平定的钢铁产量和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还多出来一样特产石膏。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平定军的铁器出了格的便宜,家家户户铁锅、菜刀、锄头、镰刀、柴刀……拥有的铁器,比山外的人家多得多。
  铁器太沉,但是对于来往于井陉道上的马帮来说,却是一个大福音。
  于是过往马帮都喜欢在此驻脚,顺带更换蹄铁。
  马帮的停驻就带来了餐饮和旅舍的兴旺,太行山深处这个小小的军州,竟然因为马蹄铁而变得兴旺达起来。
  沈括这老小子是个官迷,但是他又不如蔡京那般巧思,马屁没法拍得浑然天成,送礼不能够送得风雅非凡。
  他就只会玩点奔赴治境边缘迎接上官,之后礼送到治境边缘那种低级路数。
  所以当苏油抵达平定军的时候,沈括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沈括这种做过三司使,工部尚书,带着学士衔判过几路都转运使的人,在平定军知军眼里,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太原府到平定军快马也得三天,知军见沈括跑这里来等人,觉得很奇怪。
  再一打听是司徒要视察太原府,吓得连面都不敢露。
  沈括在平定军人缘极好,因为他直接给这里的人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沈括也不客气,找到最大的一家铁冶户,带着苏油打起人家的秋风。
  主人家老关头战战兢兢地接着,等到苏油和他聊了几句,老关头乐了:“原来司徒也是我们这行起家的啊?”
  可不是吗,苏油中进士后第一个差遣就是三司胄案,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高炉炼出精铁。
  而且还真不是那种拢着袖子看别人干活的闲官,据沈青天介绍,这位才是大宋铁匠们的师大爷。
  就连自家得蒙青天指点,提高炉温的半干法耐火砖,都是司徒的明。
  苏油笑道:“是,钢铁是大宋的命脉,我是希望大宋钢铁产量越高越好,明天去你家看看小高炉,或者能和沈青天一样,也能给你家出出主意。”
  次日队伍就在平定军休息了一天,一大早苏油便让沈括和老关头带着,去观看当地匠户自建的小高炉了。
  小高炉比较简单,高度也只有三米多,方形,建立在山坡上,方便上部进料,底部出铁水。
  模样跟二林部的差不多,不过苏油一看就知道这还是一次性的炉子。
  于是转头对沈括说道:“沈青天帮人没有帮到西啊,你让老关这么搞,这成本也太高了吧?”
  沈括说道:“我就随便说了两个点子,要是技术讲深了,老关一个小作坊也做不了。”
  “怎么就做不了?”苏油不信这个邪,待到详细考察了高炉一番之后,才现……还真有点麻烦。
  其实也不是做不了,而是再稍作改动,就会导致设备成本和技术难度的增加,不是老关头一个小作坊能够承受得了的。
  不过也不是完全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改造高炉底部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