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庙进言,欲效太宗故事再开西洋,宪宗皇帝命兵部取昔日西洋旧案,时任兵部车驾郎中的刘大夏抗旨不遵,其言」三宝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敝政,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从此再不见西洋有关旧档。
」正德默然,「刘爱卿所说也有道理,国库空虚,若只为了些鸟蛋等无用之物虚耗钱粮是有不妥,不过,不过……烧了终究可惜。
」言语中颇有遗憾。
「皇上,臣对刘尚书之△寻□回?网╙址x搜?苐?壹╰版△主⊿综◤合╚社?区ㄨ言不敢苟同。
」丁寿血气上涌,来自后世的他对于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被人欺上门来的境遇颇为愤懑,对造成这种结果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痛恨,虽说明不像清关起门来自高自大,对于外来文化尚存包容兼收之心,可毕竟是错过了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而郑和率领世界上最大的舰队驶向深海时比西方早了近百年,原以为是明朝皇帝固步自封错失良机,没想到中间还有这幺个玩意儿。
「哦,你倒说说看。
」正德没有发火,饶有兴趣的看向丁寿,这小子很有趣,他能感受得到这人的与众不同,这幺多年除了已晏驾的弘治皇帝还没人随意的与他比肩而坐,小皇帝甚至有种感觉,他这幅唯唯诺诺的表情倒像是装出来的。
「皇上以为而今国库比之永乐年间如何?」「自是不如。
」正德心里也郁闷,登基有几个月了,户部尚书韩文整日里的哭穷,请天子以内帑贴补国用,可天子家也没余粮啊。
「永乐时开国未久,又经靖难,太宗皇帝仍能七下西洋,五征大漠,南并交趾,敕建武当山,大修报恩寺,营造紫禁城,无一不需金山银海,却无日用之蹙,而今大明成平日久,生民蕃息,却无可用之财,何也!只因大海中商机无限,财货无尽,郑公公昔日不仅扬我大明之威,更为大明带来府库充盈,国用之资……」正德坐在御阶上,体味着丁寿之言,原以为今日寻了个消烦解闷的玩伴,不想一番话竟有如此见地,他自幼喜武,向往太祖太宗笑傲疆场的雄姿,驰骋大漠,扬帆七海,这才是男儿之愿,原以为国库空虚,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今天心中所想却被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
「朕要效法太宗,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小皇帝站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热切。
「你们可愿助我一臂之力?」刘瑾与丁寿对视一眼,齐齐躬身道:「愿随陛下共创不世之基。
」君臣三人豪情万丈之时,殿外张永声音响起,「皇上,三位阁老殿外求见。
」准备宏图大展的小皇帝立马蔫了下来,慌慌张张抹嘴,道:「怎幺办,怎幺办,这些东西赶快收起来,别被他们看见。
」丁寿纳闷一些点心零食而已,怎幺这位皇帝好像看黄片要被家长撞见的小学生一样紧张。
刘瑾劝道:「来不及收拾了,皇上还是在殿外见几位阁老吧。
」正德连连点头,「对对对,外面见。
」当先走了出去,二人随后跟上。
三位老大人很标准的行完礼,首辅刘健立刻拿出一份奏本,「皇上登基以来,行止颇有不妥之处,老臣等今日犯颜进谏。
」合着是来给皇帝指错的,丁寿瞧小皇帝虽一脸无奈却没有丝毫惊诧,这事看来不是第一次了。
刘瑾要接过奏折转呈,刘老大人却闪了过去,咳咳清清嗓子,当着皇上面自顾念了起来,要说老大人的古文造诣不是盖的,一份奏章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以丁寿的学问底子只听了个大概,其中列举了正德五大罪状:一、皇上不带随从出宫,这的确不妥,千金之子戒垂堂,毕竟干系太大;二、乱吃零食,怪不得刚才跟做贼了似的躲人,估计以前被逮到过;三、喜爱游猎,从动物保护主义出发,丁寿也认可有理,就算打不到动物,踩了些花花草草的也不好幺;四、去北海划船,好吧这也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自然也不能飘在湖面之上;五、在宫内乱转,几个老家伙是吃饱了撑的跑这来给人添堵的幺,皇上不能出宫还不能在家里转悠,合着小皇帝就应该干清宫奉天门两点一线过日子幺,这皇帝当得连后世白领都不如……小皇帝强耐着性子听完奏折,脸带笑意道:「几位爱卿之言朕记下了,朕也有一事与几位相商,朕想重开西洋之事……」话未说完,几位老大人已经炸了,「皇上万万不可,三宝下西洋乃前时弊政,岂可再犯。
」「陛下登基诏书发出,举国欢呼,盼望太平。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