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帮我打张梳妆台子。”
一听要打梳妆台子,婶娘的心就转的飞快:“小秀,说起来,你要十八岁在,要不要婶娘帮你做个媒?我搭你讲,我有个娘家的侄儿,人好手艺也好,要不要婶娘啥时候叫来相看相看?”小秀一听这个,面上就红了,心里想我这个年纪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按着以前正是上学的时候,谈恋爱是早恋,是要受批评的。但是也不好跟人家直接讲早恋不好。
于是小秀只好老老面皮跟婶娘讲:“婶娘,小秀看人没有你老道的,有啥事体你跟好婆商量就好了。对了,婶娘,我是来结帐的,怎么把事体说到做媒上了。婶娘不是想吃腿了吧。”在这里帮人做媒做成功了,新人要送媒人猪腿,还要请媒人吃三十六顿饭。三十六顿饭是虚的,但是那只猪大腿到是实打实的。
婶娘笑了,指了指屋后头道:“真成了,婶娘也不要你的腿。你家阿叔正在后头呢,你去寻他吧。结帐不结帐的,还是你同他讲,我也是不懂的。”小秀点点头:“那婶娘你忙,我先去寻阿叔。”婶娘挥了挥手,小秀就笑着朝屋后头走去了。
到了屋后头一看,就看到老刘阿叔正在理套网,这套网一般就下在自家的水桥边上,笼点小鱼小虾,难得也是有大鱼或是黄蟮的。“阿叔,今朝阿有套到好东西?”小秀凑上前看收获,就是条巴掌那么大的鲫鱼。老刘阿叔抬头一看是小秀,便指了指面盆里的鱼。
“就这几条小鱼,一会让你带回去,给你好婆炖点汤吃。”小秀是连说不用,一通闲聊之后,才讲到正题:“阿叔,你帮我算算,我家修院子的钱一共是多少?现在屋子都修好了,苏家的人也正好转来在,阿财哥的手艺实在是没有闲话好讲的。”
老刘阿叔给自己点了支烟,吸了二口才道:“这个你去寻阿财去,生活是他去做的,用的材料花的人工只有他最清楚的。学得这么多年的手艺,功夫再不好,那就是白活了。”老刘阿叔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这个小徒弟的满意。小秀见了也就不推辞了:“那好,一会我去寻阿财哥去,他算多少,我给多少。真正是要谢谢他的。”
出了老刘阿叔家,小秀抬头看了看开,太阳才刚刚升起头呢。以住这个时间大家全在地头忙,早上凉快,只是现在才刚收了麦子,还没到下一季下种的时候,大家全忙着晒小麦呢。于是小秀也赶着回家要把自家门口的那片场地扫一下,然后再把麦子晒一下。
到家一看,麦子已经晒好了,小苏正在帮着把麦子翻身呢。小秀这心里顿时就觉得家里有个男人真是太好了,一个强劳力哈!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拍一拍小苏的马屁,这样要人力的时候也不怕拉不到壮丁了!于是,走上前拍了拍小苏的肩膀:“小苏,你吃力吗?刚到家呢,休息休息吧。”只是这一串话讲下来,小苏是眨巴着眼睛有听没有懂,小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作孽个,这要怎么跟一个耳朵有问题的人沟通?难不成像哑妻里的女主角一样,随身带个纸笔?再一看小苏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小秀只好继续弯弯大拇指说谢谢。见到这个手势,小苏忙摆摆手,说了声:“不用谢。”
这声不用谢吓了小秀一跳,自从小苏回来后,还真没听过他说话。老话说的十聋九哑,但小秀一想便明白了,人家小苏是因为救战友才让耳朵受伤了,听不到声音的。但是他的声带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是能说话的。而且那声音听起来清清脆脆的,不得了的舒服。
小秀当然不好意思叫小苏一个人忙,看到还有一小半的麦子没有翻身,于是便拿了工具与小苏一起做。忙得差不多的时候好婆出来在:“小秀,我去换点面,这麦子下来了,我们就吃顿新鲜的面。”
小秀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好婆,那你路上当心,一会我再去菜园子里弄点菜,到时候配着吃。”村上磨面的人家住在村东头,村里人习惯拿点麦子去磨,然后给他们留点算是手续费了。也有的就是直接用家里的麦子换他家的面条就图个省事。
好婆点点头,就拎着个蓝子出去了。小苏到是好奇好婆去做啥,于是就问小秀,小秀听了觉得自己的肢体语言不够了。面条应该用什么手势表示?这麦子磨成粉到是好表示的,直接从地上抓一下麦子,然后做出磨的姿态,到是一看就明白的。
晒好麦子,小秀便拿了一个破盆子去河边上盛了点草木灰回来,然后又从树上折了一枝树枝回来,等做好了小秀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小型再小型的写字板。小秀拉着小苏蹲到那盆前用笔对话了。因为不知道小苏认字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于是小秀便试探的写了几句:你能看懂我写的字吗?我写字,你回答,好不好?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